诚信的个人特质包括,人的诚信主要有哪些涵义?( 二 )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 。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 , 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
B,诚信的特征,诚就是诚实,不撒谎,信就是信誉 , 要做到这2个的话,首先就要有智慧你才能够做好
作为职业道德规范 , “诚信”的基本特征包括(A,B ) 。
正确答案:ABCD

诚信的个人特质包括,人的诚信主要有哪些涵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什么是诚信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 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 。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 。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 。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
再次 , 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 。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 , 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 。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 , 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 , 是一种责任和规范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 。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 。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 , 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 。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 , 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 , 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 , 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 。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诚信是金
诚信 , 这关系着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 ,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 , 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 。
从字面上说 ,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 , 不知其可也” 。因而 , 说到“诚信”与否,很多人都认为是道德方面的问题 , 只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 。可是 , 在市场经济社会 , 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重视道德,讲究诚信 , 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不但会在道德上遭至谴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 。就诚信的重要性而言,说“诚信是金”应是不为过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