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什么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什么节日?( 二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写的是春节 。
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
扩展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或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或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 , 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 , 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屠苏酒) , 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 。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 。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 。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 , 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 。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 , 但曰屠苏而已 。”(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什么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什么节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的节日是什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的节日是”春节“ 。
这首诗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如下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译文: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 , 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其实 , 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 , 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
扩展资料:
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场景 。爆竹声传去了年岁,喝了美酒后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朝阳照在千家万户上 。门上的桃色人物已被新的门类所取代 。
这是一个在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它是以民俗为基础的 。它灵敏地吸收了春节期间普通人的典型材料 。它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燃放鞭炮,喝苏酒,换新桃符,充分展现新年的欢乐气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放鞭炮的习俗自古就有 , 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的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全家都要喝土苏酒,然后用红布包住酒渣,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避免瘟疫 。
年俗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大年夜有什么习俗?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的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 有放爆竹、贴对联、喝屠苏酒等 。此诗是王安石所作,《元夕》,全文是: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