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水钟在中国古代叫什么?( 四 )


总之,太阳钟横跨人类历史数千年,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和进步,为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不仅可以计时,而且能求得标准时间,甚至可以校对现代的钟表 。
日晷所测的是真太阳时或视太阳时,因为地球轨道偏心率以及地球倾角的影响,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是不一致的 。因此,不依靠太阳测时的方法成为事实 , 而且更为重要 。欧洲在十四世纪早期,机械钟出现以前,主要靠日晷计时,而中国对水钟或刻漏则十分重视,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为机械钟表的诞生作了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 。
2.1水钟
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 , “漏壶” 。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 。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 。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
从公元二世纪张衡的时代,到公元六世纪耿询的时代,使表演用的浑天仪和天球仪转动起来的水钟技术孕育了早期机械钟的出现 。公元25年,一行和梁令瓒发明了擒纵机构,这种装置实质上就是早期的机械时钟,早于欧洲六个世纪 。中国的浑仪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式上是天文观测仪器,而本质上是时钟装置,因为从张衡的时代起 , 天文技术人员一直想做一种缓慢放置的齿轮,以便达到与天上的周日视运动步调一致 。
公元725年一行和梁令瓒实质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因此 , 皇室对设在宫中放置不停的天球(天文钟)感兴趣是毫不奇怪的 。
公元1088~1090年 , 苏颂和他的同事们在开封建立的水运仪像台是机械时钟和观测用浑仪的完美结合 , 在原理上是成功的,因此,可以说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六个世纪,比方和斐先行七个半世纪 。
2.2香篆钟
水钟尽管是有发展前途的 , 但是古人仍在广泛的领域进行不竭探索,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有其他较水钟更为准确的计时方法,据宋代学者薛季宣说,除日晷刻漏之外,有一种香篆钟于十二世纪中叶在中国流行 。荷兰高罗培著“狄仁杰断案传奇”中,记述了唐宫计时用的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盘子内梅花五瓣,各缭绕着一圈盘香,用以计时焚薰,称为“五孕祥云” 。
2.3沙漏
【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水钟在中国古代叫什么?】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 。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 。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 。此外 , 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 。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 。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 , 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