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
众所周知“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 , 这个节日的传统已经很悠久了 , 那么大家了解过这个主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元宵节的由来吧!
元宵节的由来1
元宵节
“元”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宵”是夜的意思,所以元宵节实际上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 , 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
吃元宵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 , “元宵”作为食品 ,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据说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元宵即汤圆,用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 , 风味各异 。
观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自汉代便已经形成,是由宫廷流传到民间,在唐代形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更是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 。那时的长安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 , 整个长安城都金光璀璨 。
中国的情人节
欧阳修有诗词:“去年元夜时 , 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的词更有“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描写,可见元宵节又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传统社会年轻女孩不能轻易外出,唯独在元宵节赏花灯成为一个相会的机会 。
踩高跷
民间的踩高跷也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他们踩上高跷 , 在地上跳跃、舞剑,边演边唱,生动活泼 , 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
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走百病
“走百病”是元宵节一项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
元宵节的由来2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 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野艾蒿的功效与作用,野艾蒿是什么
- 冻的虾尾黄黄的是啥,虾尾里面的黄东西能吃吗?
- 清字取一个特别的网名,带清字的昵称大全 带清字的昵称有哪些
- 乳贴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乳贴”什么玩意?做什么用的??
- 扶新娘进门的人有什么要求吗,女方进男方家门有什么规矩吗
- 学生火车优惠卡每年都要办一次的吗,学生证买火车票,优惠次数是每年都自动补上四次的吗?还是用完四次要亲自去充值?
- 小米运动手表color2的功能和优势,小米Color 2智能手表发布,拥有200多种表盘,117种运动模式选择
- 豆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豆芽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 防止瞌睡的技巧,高中生上课犯困迅速清醒方法 防瞌睡的小技巧
- 得物鉴别手表准不准,得物上的阿玛尼手表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