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建筑艺术具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三 )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 。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 。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 , 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 。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 , 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 , 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 。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 。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 。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 , 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结构美 。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 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 。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 。
到宋元□三年(1100)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 。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 , 所以单体建筑的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 , 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
为三个特征:建筑的双重性、建筑艺术的表现性、建筑艺术的社会性 。
建筑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其它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 , 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 。运用了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表现手段,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
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其艺术表现力与人类文化有着深刻的对应关系 。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地域、民族、阶级,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
扩展资料:
建筑艺术的相关要求:
1、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 , 从而构成完整体系: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
2、一系列不同的建筑、空间、顺序的出现,使人的情绪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获得整体的享受 。建筑群体的艺术感染力,比起某一个单独的建筑单体来得更加强烈、更加深刻 。
3、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处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 。建筑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主体 , 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的体现者 。建筑环境是一个融时间、空间、自然、人文、建筑和相关门类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艺术

建筑作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建筑艺术具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