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在蒙古几年,明宣宗朱祁镇被蒙古人掠走一年多,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三 )


“上皇居伯颜帖木儿营 , 所居毡义帐服,食饮皆膻酪,牛车一乘,为移营之具 。”
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经常何朱祁镇聊天,日久天长竟然发展成为朋友,在这一层关系的保护下,朱祁镇的生活质量可能更好一点 。只是游牧民族的迁徙习惯 , 让朱祁镇很不习惯 , 住在帐篷里面,吃的都是牛羊肉、乳酪之类的简单食物,而且需要经常迁徙,必定是比不了皇宫内的奢侈生活 。
内心相当煎熬
在物质条件满足的条件下,朱祁镇是否过得很安逸?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朱祁镇是皇帝不假,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从天堂的到地狱的落差 , 大概就是朱祁镇的心理感受 。
正统十四年 , 朱祁镇被俘的时候 , 朱祁镇只有二十二岁 。如果换做现代,这个年龄可能还在上大学 , 心性还不太成熟 , 而朱祁镇深陷敌营,想来朱祁镇也必定恐惧过、彷徨过、不安过,只是他身为皇帝,要掩藏自己的情绪,守卫皇家的尊严 。
这种状态的人是极其煎熬的,也可能随时有精神崩溃的可能,他面临的全是未知,也许也先会杀掉他,也许也先会拿他来威胁大明朝廷,死亡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在瓦剌军营的朱祁镇,并不知道京城的状况,土木堡之战的惨败让明军损失极大,或许从此可能一蹶不振 。
假如国家因土木堡之役,令国都沦陷,那朱祁镇就成了千古罪人,假如这罪名扣在头上,朱祁镇的心理能否承受,必定会痛苦至极 。
朱祁镇也会想到家人,比如钱皇后,比如自己的儿子们,思念亲人的痛苦也是很难排解的,此时的朱祁镇可能不再想做什么皇帝,只想回到故乡,回到朝思暮想的亲人身边 。
“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 。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 , 损一股 。以哭泣复损一目 。”
朱祁镇被俘之后 , 钱皇后根本无法接受 , 整日痛哭流涕,因为长时间的哭泣,眼睛也瞎了一只,一条腿也废掉了 。可见钱皇后和朱祁镇的感情之深 , 朱祁镇也是有感情的人,也会想念亲人,在绝望和希望之间徘徊,大概就是朱祁镇的心灵写照 。
不失帝王气度
朱祁镇在明代不是个靠谱的皇帝,他宠信王振,导致了土木堡惨败,重新继位后,还杀掉了于谦等忠义之士,他留给后世的积极印象,也就是废掉了殉葬,释放了建文帝的子孙 。
另外一方面 , 在朱祁镇被俘的这段日子中,最令人敬佩的,朱祁镇从没有卑躬屈膝,他在瓦剌军营中仍旧保持着一国之君的气度和尊严,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
这也许跟他从小的皇家教育有关系,明朝不同于宋朝,宋朝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那么软弱,而明朝的性格是刚强 , 朱祁镇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没有给明朝丢人 。
“初,师既败,上乃下马盘膝面南坐,惟喜宁随侍 。”
明军溃败之时,朱祁镇已经没有人来保护了 , 明知可能会成为俘虏 , 朱祁镇临危不乱 , 下马盘腿向南而坐 , 只有宦官喜宁陪同 , 这明显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如果不是朱祁镇保持帝王气度 , 可能早死在乱军之中 , 也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可以拿宋高宗赵构来做个对比,在公元1129年,金军突然进攻扬州,赵构原本正在床上欢愉,直接被吓得失去了生育功能 , 连滚带爬地逃出了扬州 , 而苦了扬州的百姓 。
虽然朱祁镇不算个合格的帝王,对比赵构就成了一个天上 , 一个地下 。朱祁镇被俘的那段时间,既要背负着巨大的痛苦,还要维持着帝王的尊严,而除了他的亲人外,几乎没有人关心朱祁镇的死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