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 二 )


秦穆公—称霸西戎:生卒于公元前682年—前621年 。秦穆公达成秦晋联盟后,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 , 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
楚庄王—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公元前598年 , 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 。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
说法很多 。我想正牌的五位霸主是 1 齐桓公,2 晋文公  , 3 楚庄王 ,4 吴王阖闾 ,5 越王勾践 ,都是强大到傲视天下 !也出现许多小霸主,比如最先强大郑庄公(东周初期,最先出现),连强大的齐国都追随着它东征西伐 。宋襄公(出现在齐桓公之后) , 也算小霸主,原因是其爵位高,讲仁义,视仁义高过生命,可是偏偏国家太弱 , 还没上位便被楚国拉下马 。还有个就是秦穆公(出现在晋文公后面),他只是在西戎称霸,中原的晋国与楚国还在大打南北拉锯战呢,中原没他的事,所以也只是位小霸主 。
称霸顺序: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
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
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
拓展:
产生原因: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 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我们现在也可以春秋五霸来指代当时的这五个国家(诸侯国),后来晋分为三国,就是燕赵韩,加上其他的4个国家,即为后来的战国七雄 , 最后被秦始皇一统 , 结束诸侯国的时代,希望能对你有用
我初中读书的版本是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顺序亦当如此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春秋五霸称霸的先后顺序!!!通常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 。
事实上,对于春秋五霸作为专有名词,这五个人并不固定,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到了秦汉时期,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基本固定,唯有第五霸是越王勾践还是吴王阖闾存在争议;东汉时期,则出现了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 。而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逐渐成为通俗说法,则是因为这五个人得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肯定 。
由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有《论语》的背书,“齐桓公正而不诡,晋文公诡而不正 。”故前贤多将争论的焦点放在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三人 。以宋襄公为例,历来对宋襄公,特别是对他在泓之战中的表现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讥其迂腐,如《左传》;一派赞其有德,如《公羊传》 。然而由于《左传》争立学官较晚,故对宋襄公泓之战的评价,汉初以来多趋向《公羊传》之观点,董仲舒即说: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故善宋襄公不厄人 。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 。《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