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所说的《春秋》当是指《公羊传》 。因此《白虎通》推尊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乃是只问礼义不问成败地确定宋襄公的“霸者”形象 。至于,后世多以《左传》记载之史实,以为宋襄公“不知战”从而让“中国”蒙羞,否认宋襄公的“霸者”形象,则过于以功利来论断宋襄公,而这在一切多以“礼义”为导向的儒家眼中,“功利”的宋襄公自然敌不过含有圣人之意的宋襄公 。
秦穆公虽有“千里袭郑”之失,楚庄王亦有“问鼎中原”之过,但因为二人事后均曾自我反省,故而也得到了儒家的赞扬肯定 。而最常被称颂的莫过于秦穆公的悔过作《秦誓》之举,而这也就是《白虎通》所言:“《尚书》曰: 邦知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知秦穆之霸也 。”当然,在此论述的脉络下,也就无关乎其是否为“夷狄” 。而既无“夷狄”之区隔,于是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 楚庄王克陈入郑而不取,反佚晋寇,就都成了正面的论述,《公羊传》甚至对楚庄王有“实与而文不与”的书写 。故而孔子赞许秦穆公、楚庄王的言论也就时常被加以放大引用,如孔子就曾言: “秦,国虽小,其志大; 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又言: “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 匪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 。”
总之,此种“圣人与之”的论调,可说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通说的理由之一 。
称霸顺序: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
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
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
扩展资料: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称霸过程:
当时楚国并不是最强大的,而且楚庄王上位初期,楚国的国内也出现了叛乱,而且当时还有强大的晋国 , 所以说楚国称霸春秋是偶然的 。但是楚庄王有勇有谋 , 励精图治 , 一心想雄霸天下 , 所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却也在情理之中 。
楚庄王上位之后先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 , 还吞并了弱小的庸国,这个时候楚国国内的形势已经趋于稳定 。而晋国国内也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就给楚庄王的北伐制造了有力的条件 。
公元前610年,晋国和卫国还有陈国等相会,但是拒绝郑国前来,于是郑国不得不考虑改变和楚国的关系 。当时许多诸侯国都见风使舵 , 看楚国日渐强大所以都开始转变态度 , 陈灵公和晋国结盟之后,楚庄王看准时机,亲自率兵攻打陈国、宋国等 。
公元前607年,郑国受到楚国的命令前去攻打宋国,借此机会打击晋国 。后来晋国的赵盾联合卫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楚庄王于是出兵解救郑国之困,赵盾悄悄溜走了 。
公元前606年,楚国北上将郑国团团围?。侵9丫皇浅醯闹饕勘炅?。楚军进驻郑国,在这里等待晋军的到来 。半年之后晋军开始渡河,楚庄王亲自统帅全军北上,与晋军对峙 。这场战役最终以晋军进驻邲,晋军惨败告终 。击败了晋国,楚庄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问鼎 , 这也标志着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秋五霸
史书中春秋五霸有很多说法 , 除了齐桓公与晋文公之外,其余三人各有说法 。现在教科书引用的有两种,《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 , 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 越王勾践 。因为各类学者以及史学家观点不一样 , 所以现在并无统一说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霸气有气势的团队名字,团队名称霸气
- 飞机出现事故的几率是多少,春秋航空事故发生几率大不大?或是有没有发生过?
- 寒食节能不能上坟 扫墓祭祖起源于春秋
- 两个字很霸气的网名640个 两个字昵称霸气超拽又好听的霸气网名大全
- 春秋航空20乘30乘40严格么,春秋航空 随身行李比它规定的尺寸大出一些 管的严不严 在上海浦东机场登机的话
- 巨齿鲨为什么会灭绝,史前巨兽巨齿鲨曾称霸世界,为何最终灭绝了?
- 为什么叫春秋,为什么叫战国,为什么叫春秋,为什么叫战国?
- 春秋齐国和鲁国是现在哪个省,春秋的齐国和鲁国在现在的哪个省
- 成语故事书
- 2022年处暑出伏了吗 处暑不出伏年头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