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大神兽,山海经十二神兽

1、山海经十二神兽山海经十二神兽:三足鸟、腾蛇、凤凰、朱厌、饕餮、杌、混沌、穷奇、白泽、毕方、鲲鹏、应龙 。
1、三足鸟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太阳里有金黄色的三足乌鸦,古代人们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也称为“赤乌”、“三足鸟” 。如唐朝韩愈诗:“金乌海底初飞来”(太阳刚从海底冲出来);白居易诗:“白兔赤乌相趁走”(月亮和太阳互相追赶) 。古人还有以“乌飞兔走”比喻日子过得快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 。
2、腾蛇
腾蛇,一名“蛇”,也叫飞蛇,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一种仙兽 。又一说为星宿之一 , 有“勾陈腾蛇”之说 。《山海经?中山经》:“柴桑之山 , 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 , 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注:“即蛇,乘雾而飞者 。”
3、凤凰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 。《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 。而到最后却有了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 , 燕颌鸡喙 , 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
4、朱厌
朱厌 , 一种古代凶兽,出于小次山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 。有兽焉 , 其状如猿 , 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
5、饕餮
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龙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 , 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 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
6、杌
杌在是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 。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 。《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体格像牛一样大),白身(肤色苍白) , 四角(四根獠牙) , 其豪如披蓑 。”
7、混沌
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话生物,根据《左传》记载 , 四凶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杌” 。然而《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
8、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 , “少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 , 天下谓之穷奇 。”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 。少昊为西方天帝 , 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 。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 , 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 。
9、白泽
白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但正统古籍中记载甚少 。白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 , 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因为是好听的有着美好寓意的神兽之名,所以后人常用来当姓名使用 。后世因为白泽能够趋吉避凶 , 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 。
10、毕方
《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 , 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