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头发的带子叫什么,男生带在额头上的绷带叫什么名字?( 六 )


流苏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首饰,其造型近似簪头,但在簪头的顶端垂下几排珠穗,随人行动 , 摇曳不停,与古代八大类首饰中的步摇极为相像 。步摇首饰始见汉代,最初只流行于汉代宫廷与贵族女人头上 。何为步摇?“步摇者 , 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之意 。”步摇属于汉代礼制首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徵 。汉代以后 , 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 , 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于冠上的步摇冠 。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
在北京故宫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中,曾展出过几件辽宁省出土的金树形步摇冠饰件 , 金树是冠状伞形 , 一根两枝树权分别展开了大小四十余件树枝小枝权,每一小枝权顶端各有一两个可以活动的小金环,环下各系一片金树叶,稍一触动枝摇叶摆,华美无比 。它的出土使我们感到祖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嫔生活之奢侈 。史载,唐宋之后步摇形制变化多端,除金质外还出现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贵材料制作的步摇 。明代四大名画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诗中写道:“郁金步摇银约指,明月垂珰交龙椅” 。由此可知明代步摇用“郁金”,这也许是用金属与珠宝镶嵌的一种步摇形制 。其中不乏明代时兴起来的焊接新工艺 。将金累丝与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宝石等作点缀,其实用耐久程度大大超过了雕琢、焖压等传统工艺技术 。
在另一图录中又有一件“吉庆有余”流苏,形制近似类同 。与针梃连接的流苏顶端是一金累丝的金戟(古代作战武器) , 戟上挑著一个下垂的金累丝的磐,磐的两端义各下垂一珠串,一串为珍珠青金石蝙蝠点翠华盖,下坠著红宝石坠角 。另一串为珍珠蜜腊鱼及点翠华盖,红宝石坠角 。整个流苏由戟、磐、蝙蝠、鱼等组成,谐音“吉庆有余” 。这件流苏寓意吉祥,形式别致,不但起著装饰发式作用,还集嗡意、象徵、谐音于一体,堪为流苏首饰的上乘之作 。
流苏一词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装饰车马帐幕时用的彩线丝穗 。而步摇与流苏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辙,至于步摇的名称为什么没有被沿袭下来,反而为流苏一词所取代,尚有待日后的进一步考证 。
满族妇女所喜爱的流苏,多种多样 。顶端有凤头的、雀头的、花朵的、蝴蝶的、鸳鸯的、蝙蝠的等等 。下垂珠串有一层、二层、三层不等 。现在北京故宫珍宝馆展出的清代后妃首饰中,有一件“穿米珠双喜字流苏”,它是皇帝大婚时皇后戴的 。流苏顶端是一羽毛点翠的蝙蝠,蝙蝠嘴里衔著两个互套在一起的小金环,连接著一个羽毛点翠的流云如意头 。如意头下平行缀著三串珍珠长穗,每串珠又平均分成三层,每层之间都用红珊瑚雕琢的双喜字间隔 。串珠底层用红宝石作坠角 。整个流苏自顶端到坠角长二十八厘米,是流苏中较长的一种 。这种长流苏一般歪插在发髻顶端,珠穗下垂,刚好与肩膀平 。此外,清宫珍藏的流苏,顶端以凤衔滴珠的最为常见 。如“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等 。凤凰是百鸟之王,据说它能给人带来幸福、美好、光明 。凤凰衔珠的形象,寓意凤鸟筑巢,准备育雏 。封建时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多子多孙,所以后妃的头饰中以凤凰为题的很多 。
清初时的普通旗女和汉族妇女模仿满族贵妇发饰,以高髻为尚,梳时在头顶后部将发平分两把,向左右方横梳成两个长平髻,两髻合宽约一尺,俗称“叉子头”(也称“两把头”、“或“把儿头”) 。作叉子头时,又在脑后头垂下一缕头发,下端修成两个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谓“燕尾” 。清吴士赞《宫词》对这种发式作了描写“髻盘云成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 。城中何止高于尺,叉子平分燕尾低 。”这些宫词对满族妇女的独特发式作出形象的描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