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哪些习俗,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 三 )


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 。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3
清明节来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 。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 , 确定了二十四节气 , 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 , 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明前的第三天定为寒食节 。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清明逐渐融入了寒食祭祖的习俗,而后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清明节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这一时节 , 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 , 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 , 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 其习俗由来已久 。到了今天 ,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 , 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说 , 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 。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 , 人们走出屋门 , 来到野外 , 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 , 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据考古研究 ,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 , 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 , 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 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