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


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
本文图片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 , 家具文明史长达三千多年 。 透过一件件古典家具 , 我们能清晰地发现历史传承的脉络 , 探及古人精神思想与审美情趣的演变 , 更能找寻华夏子孙追求美的历程 。
随着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更迭 , 中国文化内涵借家具这个载体得到传承 , 于是便有了“古典家具是中华民族精神缩影”一说 。 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 , 甚至还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 。
我作为一名潜心钻研古典家具的设计者 , 认为今天的我们更需要从传统经典中汲取精华 , 用心体会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精髓 , 通过设计的桥梁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需要、生活需要的新作品 。
我在创作古典家具的十几年中 , 有过灵感涌现的冲动 , 有过相互碰撞的纠结 , 也有过不断自我否定的痛苦 , 更有将心中构想完美实现的喜悦 。 这些心血都化作一件又一件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 , 分享、交流设计心得 , 也成为我设计诉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一、对材料的思考——跳出红木的圈子
说到古典家具 , 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红木家具 。 作为古典家具的名片 , 类似紫檀、黄花梨这样的“文人之木”总是与“古典家具”如影随形 。 借助这些来之不易、富有细腻纹理的高级木材 , 无数大气磅礴又超凡脱俗的古典家具流传至今 , 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珍品 。
尽管红木是我做家具最基础的载体 , 但绝非唯一 。 我创立的“平仄”品牌的作品 , 就跳出了红木的圈子 , 用更多天然材料表达设计者的诉求 , 满足使用者的呼唤 , 比如竹子 。 “平仄”有不少作品都以竹子制作而成 。 “宁可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 , 在我故乡的房前屋后都有竹林 , 从小日常使用的器具都是竹制的 , 如竹席、竹椅、竹簸箕、竹斗笠等 。 竹制品陪我经历了学艺的时光 , 可其陪伴华夏子孙又何止千年?!

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
本文图片

还有棉、麻、大漆……我们对这些材料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 这种感觉来自于中华民族的基因 。 他们生长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 只是被来势汹汹的“形式美”暂时覆盖而已 。 但我有个执念:这些美好的事物值得被我们认真对待——大漆之美 , 美在天然的质感;景泰蓝之美 , 美在摄人心魄的矿物色彩:竹嵌之美 , 美在随性疏离……跳出红木的圈子后你会发现 , 家具的美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
二、对技艺的思考——让技艺服务于设计
传统的手艺人往往过于追求技艺的精湛和原汁原味 , 却忽略了人们对家居的要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 平仄《景泰蓝提盒》就是我追求“技艺服务于设计”的尝试之一 。

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
本文图片

作为中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 , 景泰蓝工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 它是用柔软的扁铜丝在铜质胎型上掐成各种花纹后焊在一起 , 然后把珐琅质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 。 但我创作的平仄《景泰蓝提盒》则是在传统景泰蓝工艺基础上有几点设计的创新 。
首先 , 我希望它能在表现写意山水的同时 , 拥有《千里江山图》一般惊艳的色彩 。 一眼看上去简洁 , 但细细品味 , 却又有着“翩若惊鸿”的体验 , 这就对传统景泰蓝技艺提出了新的挑战 。
因为追求写意山水画的视觉效果 , 所以没有掐丝 , 直接点蓝、烧蓝 , 这在传统工艺上面临诸多问题 。 传统工艺中景泰蓝底胎洗净后便开始掐丝填釉 , 而平仄的景泰蓝工艺则在底胎洗净后还要做特殊处理 , 目的是为了保证釉的颜色和控制砂眼的大小 。 再加上烧窑时要对温度精准调节 , 使胎体内应力释放得到相应控制 , “崩釉”终于得以控制 。 另外 , 上釉的工序也不一样 。 传统景泰蓝作品烧釉5-6次就能完成 , 而平仄的作品由于釉料上得特别薄 , 需要20次烧釉才能完成成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