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风俗和意义,春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六 )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 。自西汉以来,人们就有过春节的习俗 。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
过春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春节期间 , 亲朋好友之间都会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
1、贴年红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过年贴年红(挥春) , 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
2、吃年夜饭
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 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
3、压岁钱
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
4、吃饺子
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 , 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 , 就能多挣钱 。
5、放爆竹
中国人有在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 。鞭炮也叫爆竹,爆竹声中除旧岁 。除夕夜里人们用爆竹声辞旧岁迎新春,大年初一人们一开门便燃放爆竹,叫做“开门爆竹”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 , 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 , 俗称“迎神” 。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 。
6、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过去不好的事情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 , 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
8、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 ,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9、吃饺子
寓意是旧的一年与新的一年相交,为交子,后来演变成饺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