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和传说是什么,什么是上元节?( 四 )


      称为灯节,不难理解,因为正月十五的习俗主要是闹花灯、观灯会、猜灯谜 。自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元宵节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时节,所以人们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
为什么称为“上元节 ”
      我们看一下上元节的来历,就知道为什么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了 。“上元节”源自道教 。道教出现于东汉,在元宵节出现之后 。道教由张道陵所创,他将正月十五日定为道教三元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生日,这正好与元宵节的日子相同,所以,正月十五既是元宵节,也是上元节,本来是同一天的两个节日,后来干脆就合二为一了 。道教还把农历七月十五叫做“中元节” , 把农历十月十五叫做“下元节”,加上“上元节” , 合称“三元” 。
      由上述的元宵节与上元节的不同来历可以知道,元宵节与上元节本是两个节日 , 一个出现于西汉,一个出现于东汉;一个是皇帝设立的,一个道教设立的 。可以说它们出现时间不同 , 其来源也不同 。
      但两个不同的节日却是在同一天,都是正月十五这一天 。因此,这一天既叫做元宵节,也叫作上元节 。人们也就把这两个节日的习俗混合起来、不分彼此了: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就是上元节!
你好!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夕或灯节,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 。
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设立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却又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
吕后病死后 , 吕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不料被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知道了,刘襄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联合设计解除了吕禄,平定了"诸吕之乱" 。
随后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
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
从此,正月十五就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它被称为“上元节”,则是因循道教崇奉的神分为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
魏晋时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 。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 。
根据《岁时杂记》记载 , 道教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 由这三个节日组成了道教的“三元说” 。中元节则是鬼节,下元节是水官解除日 , 而上元节就是今天的元宵节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 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 。由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又分别是春、秋、冬三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并称“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