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 , 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
到汉代 ,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 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 ,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 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 , 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一、初一
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
2、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街坊四邻那里祝贺新春 。
3、吃年糕――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寓意新年发财的意思 。
4、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气 。
二、初二
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而且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
三、初三
赤狗日――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吓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 , 不宜外出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 , 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 , 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
四、初四
1、折罗――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 , 所谓折罗 , 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
2、扔穷――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
五、初五
1、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 , 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
2、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 , 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
六、初六
送穷――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 。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 。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 , 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
七、初七
人日――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 , 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 , 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
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会画鸡、吃五辛盘、吞鸡子等等不一而足 。
画鸡是旧时礼俗 。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积累经验后 , 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画鸡贴于门上,以示谨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滨海是哪个省的城市,滨海属于哪个省?
- 为什么叫克莱因蓝,别再说什么莫兰迪克莱因蓝,老祖宗命名颜色,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境
- 生活照片是什么样子的,生活照指什么照片
- 开封的红酒怎么保存,开了的红酒怎么存放 如何保存开了的红酒
- 一般生吃杏仁几粒才会中毒,杏仁吃多了真的会致死吗?
- tomford香水喷嘴都是六边形吗,祖马龙香水喷头是短的吗
- 天梭表停了怎么办启动,我的天梭机械表摔了一下停了怎么办
- 街道办事处是做什么的,街道办事处是干什么工作的?
- 做东和请客的区别,为什么把请客叫做做东呢?
- 庐山的特点是什么,庐山特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