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 此时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同时国人历来重首尚新,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比如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同时,元宵节还突破了长安宵禁的限制 , 使得民众社会娱乐空间和时间大大拓展 。与此相对应的 , 是女性这一历来为礼教所束缚的群体,也暂时获得自由,可以尽兴参与到元宵节狂欢中 。在唐朝,不仅平常深锁宫闱的宫女们可以参加元宵节的盛装游乐,长安郊县的少女少妇们,也可以在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这狂欢喜庆的习俗,随着明清市民社会的发展 , 不仅日趋极盛,还增加了舞狮子、闹龙灯、猜灯谜等新的习俗 。小说《镜花缘》里记载多九公在智佳国猜了一个出典于《孟子》、谜面为“万国咸宁”的灯谜,谜底为“天下之民举安”,可见元宵节还有祈求国泰民安的寓意 。
说到祈福,这也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文化主题 。清代苏北地区,元宵夜要引火烧田,祈求丰收 , 童谣唱:“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场边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 。”陕西一带还有挂灯笼“照黑角”的习俗,寓意把家里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驱邪纳福 。另外,清代广东还有妇女元宵节祈子的习俗 。
元宵节还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节日 。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终成眷属 。前者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所载的“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描写 。后者有《太平广记》所记载的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饱经世乱而忠贞不渝 , 最终破镜重圆的温暖故事 。这些,都为元宵节注入了温馨的文化气息 。
元宵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鼓舞和温暖了我们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 , 我们一定要把它珍惜好、传承好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元宵节的寓意含义是什么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 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下面是我整合的元宵节的寓意含义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
元宵节的寓意含义是什么
其一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 , 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 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其二,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 , 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 ,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 , 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修行在个人的上一句,修行靠个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 天梭石英表1853:时间的传承与创新,天梭手表日期不走怎么办
- 鸭蛋瘦肉粥的做法,如何煮出绵滑的皮蛋瘦肉粥
- 康力士牛初乳片怎么样,百合康的牛初乳片怎么样
- 兔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兔肉不能和这些食物一起吃 和兔肉相克的食物
- 中国最全的手机品牌排行榜,国内手机十大品牌是哪些?
- 松茸的功效与禁忌,松茸炖鸡的功效与禁忌
- 动车班次指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动车?与高铁区别是什么?
- 设置悬念的好处,文章题目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仔细阅读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揭开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草鱼和鲤鱼的区别有哪些,草鱼和鲤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