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名字的来历,酒泉地名的由来?( 五 )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 , 丝绸之路的重镇 。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 , 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酒泉
西部名城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为古代丝绸之路入关后第一重镇,酒泉又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卫星发射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人文资源与高科技资源都极为罕见的旅游文化之都 。然而 , 关于酒泉地名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 。
流传甚广的一则民间故事说: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
击败匈奴,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 , 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 。这个故事美则美矣,却有违史实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霍去病“少有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 , 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 。事多此类 。”霍去病因李夫人之故,很早在宫中为官,受武帝喜爱,根本不知道稼穑之艰,也不知道将士之苦,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他宁可将武帝赐的吃不完的美肉好粮抛弃,都不愿意拿出来给饥肠辘辘的士卒,怎么可能将武帝赐的御酒倒到泉里让全军共饮呢
查历代文献,较早者都以久佚之应劭《汉官仪》中的一句话来解释酒泉之名 。如《汉书?地理志》“酒泉郡”条,唐颜师古注云:“应劭曰:‘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 。’”应劭是东汉灵帝、献帝间人,死于建安九年(204年)前 。他的说法距酒泉于公元前121年建郡已约300年,实在难以视为原典 。
后来的学者,有说是前凉名臣谢艾筑城时,“下有金泉,味如酒 。有人饮此泉水,见有金色从山中照水,往取得金,故名 。”(《十三州志》)也有说:“泉何以酒名也?汉时开凿河西水,道引通泉脉,里人相传此泉如醴,故曰酒泉 。”(清徐浩《重修酒泉碑记》)前者将城之得名推迟至400多年以后,不可为据 。后者将名称来历推至汉武帝占有河西开屯田以后,然而,酒泉设郡于前 , 移民屯田引水在后,怎么可以先有郡名,后有命名原因呢?
那么 , 酒泉一名最早源于何处呢 据笔者查考,是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 。该书《西荒经》有条言:
【酒泉名字的来历,酒泉地名的由来?】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广一丈,长深三丈,酒美如肉 , 澄清如镜 。上有玉樽、玉笾,取一樽,一樽复生焉,与天同休无干时 。石边有脯焉,味如獐鹿脯 。饮此酒 , 人不生死,一名遗酒 。其脯名曰追复,食一片复一片 。
前人多将《神异经》列为伪书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云:“《神异经》、《十洲记》:以上二书,称东方朔撰 。陈直斋曰:‘二书诡诞不经,皆假托也 。《汉书》本传叙朔之辞,未言: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世所传他事皆非也 。赞又言: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肤浅 。童儿牧竖,莫不炫耀 。而后世好事者 , 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故详录焉 。史家欲祛妄惑 , 可谓明矣 。”
酒泉名字的来历是汉武帝收复河西地区,建立酒泉郡后 , 在敦煌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两个军事关隘 。西汉收复河西地区后,先后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史称“河西四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 , 汉武帝在酒泉西部设置了敦煌郡 。公元8年 , 王莽称帝 , 沿用郡县制,设辅平郡(原酒泉郡)、敦德郡(原敦煌郡)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