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的来历与传说有哪些,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传说( 三 )


湖南溆浦
自东汉初马援平武陵蛮后,溆浦形成以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的习俗,龙舟初五下水,十五上岸 , 平日操练,十四、十五竞赛,整整十一天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溆浦人就开始为溆浦双端午节做准备 。溆浦称划龙船为“扒龙船” 。溆浦的扒龙船从五月初五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五才告结束 。溆浦龙舟自农历五月初五下水后,一般是在河中单独训练,也有时和单个的龙舟进行一对一的比赛 , 正式比赛是五月十五这一天举行 。因此,通过“清桡”来重新调整力量 。凡是上了龙船的人,每时每刻都不敢怠慢 。溆浦大江口镇龙舟沿袭千百年传统民俗,依旧保留其彪悍、精美 , 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贵州黔东南
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施秉台江流域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后农历五月二十五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 。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 。苗语称龙为“瓮” , 龙舟叫“娄瓮” 。贵州的苗族划龙舟活动独特的龙舟形状和比赛规则,与其他地区的龙舟相比,苗族的龙舟比赛并非在端午节 , 而是在端午节之后,且龙舟古朴硕大,别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 , 用竹篾将子舟和母舟并列扎成一排 , 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被誉为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朵奇葩 。
武汉汉江
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 。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乘鄂渚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 。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有清代著名诗人范锗《梦江南》词可以为证:“空江阔,竞渡吊沉湘 。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 。”
珠海三灶镇
三灶海上龙舟赛已有百年历史,并于2018年6月进入珠海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大家所熟知的龙舟比赛不同,三灶龙舟赛不是在平稳的江河、湖泊举行,而是在波浪汹涌的海上举行 。海上龙舟赛全程12公里 。其中赛道总长1公里,龙舟需要往返6次 , 区别于一般龙舟,龙舟舵手通过敲锣而不是击鼓统领全队 。传统的三灶海上龙舟赛,有祭海祭船、鸣锣指挥、一轮式比赛等特点,村民们在比赛前要划龙舟从各自村庄到比赛海域上来回几次,然后再回村里,从稻田摘下一株禾苗,放在龙舟上,有祈福之意 。
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传说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