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空性一个简单的方法,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

1、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请不要妄谈空性,先修好你的平等心!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同的缘份,对于怨恨的敌人,大多数人都是以嗔恨心来对治;对于自己的亲人 , 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执著的 。为什么对这二者有这样大的分别呢?大家一定要仔细思维观察,其实怨敌也是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 , 亲人 。比如我们看一场戏,今天同一个人可能扮演的是敌人,但明天他可能扮演的就是父母 , 这样的角色扮演是不长久也不稳定的 。同样 , 我们这一生的怨敌无数的前世中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而这一生的父母以后也有可能演变成我们的怨敌 。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些道理,对于怨敌,不要想心里看不惯,对他种种不满意,讲他的过失,嗔恨他;对于亲人,就执著他 , 帮助他 , 保护他 。
有些道友说,自己学了大圆满 , 学了空性,每天都是打坐 , 如如不动 , 如梦如幻,讲了很多的大话、空话 。如果你真实的按照次第修持了四外加行、前行,一步步学习了高僧大德的教言,那就不会嫉妒别人,伤害别人,更不可能有嗔恨心的 。当你还没有真实修好自己的心,空口大话谈空性是没有用的 , 真实学到空性的人,他的心很慈悲,因为所有众生都是他的父母,所以他没有嫉妒心也没有嗔恨心 。现在贪嗔痴嫉妒越来越厉害的你,自画自说学得多好,境界多高,这些都不是佛法的殊胜 。真正佛法的殊胜你学到了,眼里的众生都是父母,没有嗔恨敌人的心,也没有贪执亲人的心 。
我们看看《入行论》《大圆满前行》里面宣讲了很多关于平等心、菩提心的教言,如果你连最基本的平等心都没有,还有嗔恨敌人、贪执亲人的分别,那怎么发菩提心?怎么学空性?怎么让所有的众生将来都成佛?众生都是父母的意义没有真实明白,大圆满、大手印、空性是修不出来的 。平等的心没有学到,你说你已经学了大圆满是不可能的事 , 所有的佛法都可以包含在慈悲二字里面 , 所有的道友一定要重视起来,对照经典论典、前行仔细观察自己的内心到底修得如法不如法很重要 , 一边说自己境界高 , 如梦如幻 , 一边对怨敌生嗔恨心 , 对亲人起执著,空性不是这样修的 。
首先我们每个人的程度、修行的目的、具体情况、性格、生活环境等等全都是不一样的 , 所以任何妥帖的建议 , 都必须是熟识这个人的各方面条件以后 , 根据这个人的具体情况而给出的,具体可问下顺缘居金刚道场
那你要多放生咯 。我跟你说放生功德可大了

修空性一个简单的方法,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实执争论?怎样修空性我执,指的是有“我”便执着于我 。空性,是当放下自我过释怀自我后,没有“我”了 , 空性自然 。
修空性一个简单的方法,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凡夫要如何契入『空性』呢?当然要念佛啦!凡夫要如何契入空性呢? 念『阿弥陀佛』就是一个胜妙方便! 一位童子说: 师父就是说,其实佛能帮众生背业,就是告诉你业性本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道下证法师解答: 业性虽然本空,但是凡夫要如何契入『空性』呢? 念『阿弥陀佛』就是一个胜妙方便! 『阿弥陀佛』本身就是『空性』啊,而且是『空有不二』哦! 我们念佛时,专心在当下一个字,万缘自然都『空』掉了,而佛号又历历分明。。。由念佛当下,就可以体会『即空、即假、即中』! 由念佛的方便,才能契入『空性』?。》裨蚍卜蛟趺囱际侵粗河小谎? ,才『空』不了呢!
口便说『空』,行在『有』中 (口里大谈『空性』,实际生活中却样样都要执着『有』) 一位童子说: 刚才我听各位学长说『佛性』、『空性』,可是问题是: 事相上当你在受苦的时候,我觉得『理』、『事』不能圆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道下证法师解答:我们如果认为『理』和『事』不能圆融,q祖就会问我们说:『佛法岂有二致耶?』 『二致』就是不一致,不一嘛,就是『二』啦! 意思是:佛法是不二法门 , 哪里会有二致 , 『理』、『事』不一致呢? 这就是说,『理』和『事』并不是两回事,也并不是『理』和『事』一定要分开! 《要解》一直说:『全理成事,全事即理』,显然是圆融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理』、『事』不圆融呢? 是因为凡夫根本就不讲『理』嘛! 做事也不如『理』地做 , 修行也不如『理』地修。。。比如 , 我们都已经听了『自性』的道理?。灰蔡恕何蚁唷皇切橥?nbsp;, 『小水泡』是虚妄的;也知道说应该要信『自性』?。サ簟何抑础话?。。。可是等一下去上班 , 还不是很计较:『都是我在做工作 , 他们都在摸鱼耶!』 这种心念 , 就是不讲『理』呀 , 在加强『我执』,不讲『理』,和佛抬杠嘛! 又比如说:『我很有压力啦!』、『我很发心精进,别人都是很懒惰啦!』 。。。这也是在加强『我执』,不讲『理』嘛! 我们都明知道犯错不好?。附洳缓? ,可是还是又要犯啊,这就是不讲『理』呀! 都知道傲慢不好?。?可是等一下还是骄慢心又会起来?。?这就是不讲『理』呀! 所以,并不是『理』、『事』不可以圆融,是我们自己不讲『理』,明知也故犯! 要朝着不合『理』那个方向去做?。呕岜涑伞豪怼缓汀菏隆徊灰恢? 。。。其实在佛菩萨讲『理』、如『理』的人来看 , 『理』和『事』从来都是一致的,始终是一致的 ――『全理成事,全事即理』! 这位童子说:『大家都说业性本空,但理、事根本不能圆融!』 事实上,还在作梦当中的人,根本不知道梦是空,梦是假 。就算梦本来就是空的,可是当梦到被人追杀,还是吓出一身冷汗 。。。梦中总是不知梦,如果真的知道是梦,就算『觉醒』了! 大家口说『业性本空』,可是面对境界的时候可一点儿都不『空』哦! 又是说压力啦,这也压力、那也压力啦;又是很『郁卒』啦;又是吓呆了啦;又是慌慌张张、手忙脚乱啦。。。这就是《梵网经菩萨戒》所讲的 ――『口便说空,行在有中!』 我们嘴里虽然会说『空』的道理,可是实行起来的时候,却还是执著『有』!
以我们这样根本没有悟到『空性』、没有证入『空性』的境界,假如去造业、受苦的时候,保证绝对『空』不了的! 就像我们现在说梦是空的、是假的,这大家都会说、都知道 。可是等一下睡着了,又是作梦,把梦境当真,又迷掉了。。。平时都这样迷糊,临终的时候岂不是更迷糊吗? 假如不依靠觉醒的佛来叫我们,来接引我们 , 自己有办法干什么呢? 大家打佛一的时候 , 秤一秤自己的状况 , 就知道『自力』有几两重了,靠得住吗? 南无阿弥陀佛!
修空性一个简单的方法,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学佛理上不明直接修空性可以吗?可以的 。
   我们读诵经典 , 其实也是一种修空性的方法 。修空性,并非什么玄妙东西,其实就是戒定慧中的“慧” 。读经就是修慧的重要方法 。
就算你理上明白了,你也修不了,末法罪恶生死凡夫,你看见谁空了 。
修空性一个简单的方法,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修炼空性,得自在人生你听过 《笔的故事》吗?
它来自一位传奇人物――麦克格西,他是金刚商业智慧的创办人 , 也是一名经历奇特的美国人 。
金刚商学院DCI(Diamond Cutter Institute)《金刚经》里古老智慧的现代商业演绎 , 享誉全球的商业智慧,2009年,麦克格西与他的资深学员一起创办了金刚商学院,在世界各地教授人们《金刚经》的商业智慧 , 如今学院的足迹遍及超过26个国家50个城市,其中17个国家里有超过30个城市都在积极地开展定期的研讨课程 。
格西老师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获得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总统学着勋章 。先后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的顾问和董事会成员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授予Geshe格西称号(相当于是佛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 。《笔的故事》也是麦克格西老师的一种智慧的传播 。
故事中:“我”拿着一支笔,人们看见了肯定会说 , 这是笔 。但如果是一只狗看到了,可能会以为这是磨牙棒或玩具 。
那么“我”手里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呢?人把它当做笔,狗把它当做磨牙棒,当然还可以把它用来做其他的,比如,拆包裹,比如当尺子 。
那么这支“笔”还真的支是一支笔吗?
你此刻的思考 , 正在将你拉近“空性” 。
“空性”其实是一个佛教术语: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无处不在,细微无色 , 如空如水,不能眼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尽虚空,一切万物之本,此是一切众生觉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与智慧之本,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 , 正等正觉 。
空性带给我们什么?
1.空性让我们“不执着”
“不执着”是指不被过往的认识或观念的主观作用所局限,能做到如实地完全觉知当下的环境与事物 。不单纯的从非黑即白的二元角度去思考 。就像故事中的人和狗,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没有对错 。空性让我们对大千世界更谦卑,更接纳,更包容 。
当我们想跟孩子讲道理,跟爱人讲道理,其实就是在执着于事,而忽略了情感 。因缘在起心动念当中,为什么我们的好心不能被理解,我而们也不能接纳别人的好意 。正是因为人们都执着于自己的主观认知 , 执著于自己想表达的,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倾听,多一些理解,尝试换个角度思考 , 自己就会有更多收获 。
2.空性让我们拥有“无限”
空性的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一切都在无限的变化当中形成对立统一 。所以我们不该有所偏颇 , 而是应该主动作出改变,从而带动对立面亦有所改变,通过互动作用 , 更臻完美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说的“空杯心态”,为什么要空杯,因为如果满了 , 就没有再做增加和改变的余地,而如果杯子是空的,我们就可以加入水 , 饮料,茶或酒,所以空性并不是空虚,而是蕴含着整个宇宙的根本能量,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 。
为什么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招聘都不要“全才” , 因为一个全才,在某种层面来说就是“满了”,也就成了“废材” 。一个人的某个缺点 , 其实正是他优点的反面,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会,那么其反面就是在任何方面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在我们规划人生时,也可以结合空性,让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
3.空性让我们更“自在”
自在人生可谓是众生的普遍追求,但什么是真正的自在? 佛家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有”就等于“无”,而不是“无”的反面 。就像 《瓦尔登湖》的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看似一无所有,屋不闭户,也没窗户,不用赚钱 , 也不花钱,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看似孤单实则过着他自己认为很丰盛而自在的人生 。他有自己的选择 , 不舍得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而占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需要更多的物质 , 也不被物质所累 。而反观我们自己,经常是剁手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东西,还得花时间去整理 , 花空间去存放,反而让自己“不自在” 。
有时我们也会感觉别人对自己会有看法,其实如果我们知道 , 事物的本质是空的,我们也是空的,他人眼中的我们,并不是真实的我们,而是他们想象中的 。所以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只属于他自己,与我们无关 。这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不受外界的约束 , 从心而行,发善心,积善行,得善果,足矣 。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 做个活出自在的真人 。
1.多读书,与看不见的人交流 。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受局限的,时间,空间 , 环境,身体,智力等等因素都限制了我们的认知水平 。但是好的书籍可以穿越历史长河,让我们与几千年前的有趣灵魂对话,让我们看到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人事物 。比如和佛陀交流,跟孔子交流,跟外国的学者交流 。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不同的人生,扮演自己可能不会接触到的角色,感受自己无法触及的场景 。好的书籍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慰藉我们的灵魂 。与现在的多媒体相比,书籍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 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发挥“空性”的作用,让我们更深层的去探索这个世界 。
小练习:每当遇到一个问题,想想书中的先贤或智者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 。
2.多从宏观视角看问题 。
最近中国宇航员太空漫步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和短视频网站 。我相信 , 能够从这个角度看到我们的地球,一定对人的认知产生极大的冲击 。我们人生中的许多问题,都因为我们只局限在自己的微观视角 , 甚至不能跟对面的人换位思考,甚至不能跟自己平静的沟通,其实也是由于缺乏宏观的视角 。
当然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站在月亮上看地球,但是客观的限制,通过想象力和空性的运用将得以突破 。而有了这样的视角也会反补我们的空性,放大格局,给自己无限天地 。
小练习:1.用想象力切换不同动物的视角看事物 。2.运用移动时间轴的方式 , 让自己从过去,现在,将来视角看待眼前的事 。
3.保持觉察 。
保持对自己存在的一份觉察,这可能是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事情了 。觉察可以是对自己的身体,呼吸 , 感受,思想、情绪的觉察 , 也可以是对自己觉察的觉察 。保持觉察其实就是保持正念的状态 。正念并非是正能量,而是关注当下,能够把自己抽离出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人,事,物 , 这也就是我们做的空性的练习 。物空一切,只有对自身的觉察和觉知 。在平时的生活中修炼正念和觉知,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注意力和身心健康 。可以从冥想修炼开始 , 直到自己随时都能保持觉察的状态,不受情绪和外物的影响 , 获得真正的自在 。
小练习:每当我们想要发火时,都停下来觉察和关注自己的情绪,让它被看到,被接纳,它就不会以我们不那么欢迎的方式刷存在感 。其他的体验也是一样 。
4.内观与批判性思维 。
保持觉察是不评判,而内观是看到自己的想法和念头,找到自己起心动念的源头 ,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如果我们能够时时关照 , 保持对自己念头的自省和审慎,那么我们就能更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而不是找借口说 , 这不是我本意,我是被迫怎样的 。其实我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 或者说,我们应该看到,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选择,我负责 。从而增加自己的力量感 。
批判性思维其实不是用来批判别人的,而是用来反思自己的,我们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认知会受到局限,我们能够借由空性对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客观的观察,觉察,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更接近真相的结果 。
小练习:
1.对自己的某种评判进行反思 。比如,我认为明天天气冷,那么找到证据 。假设如果不是这样呢,有别的可能吗?或者冷热的感觉是相对的 。等等…… 
【修空性一个简单的方法,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 2.费曼自己的想法,找到破绽 。
对于佛法,我们可能无法探究其博大精深的奥义 。但正如诗中所言:
东方哲学,儒释道,一团和气 。
东西方哲学有许多共通之处,根源也在于对空性的认知和探索 。我们虽然不一定要研究这么高深的学问,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能多一点“空性”哲学,一定能少一点焦虑,多一些圆融;少一点痛苦 , 多一些自在;少一点贪嗔痴,多一点真善美 。
鸣谢: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 金鑫 主创,以下各帽人员协助 。
白帽: 王金
红帽: 郭帅 、 何征
黄帽: 曹志斌 、 谢蓉
黑帽: 周晓辉
绿帽: 张文春 、 翟宏英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