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是什么?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科目分类不同、外形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 。
一、科目分类不同
千足虫
千足虫属于倍足纲
千足虫属于节肢动物门 , 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 。
千足虫学名是马陆、千脚虫、秤杆虫 。
蜈蚣
蜈蚣属于唇足纲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 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 , 故为多足生物 。
蜈蚣学名是蜈蚣 , 又名天龙、百脚、吴公 。
二、外形特征不同
千足虫
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 , 倍足纲,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 。眼为聚眼 。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 , 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 。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 。
蜈蚣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cm~17cm , 宽0.5cm~1cm 。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 。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 , 并有纵棱2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 。
三、生活习性不同
千足虫
千足虫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 , 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
蜈蚣
蜈蚣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
千足虫与蜈蚣有着非常多的区别,如外形特征上的不同,属于的虫类科目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等等 。
列举:
1:外形特征上的不同:一般千足虫的长度20~35mm左右,它们身体的颜色是暗褐色的 , 千足虫的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身体下部的脚有非常多,它们的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大颚 , 小颚也是只有1对 。而且千足虫身体也比较长但是比较圆润的,和蜈蚣明显不同 。蜈蚣的身体是呈现出扁平长条形状的,蜈蚣的长度是 9 -17cm左右 , 身体的宽度在0.5 – 1cm左右 。蜈蚣全身上下是由 22 个环节组成的,而且身体的最后一节比前部的长度与宽度略小 。而蜈蚣的头部两节的颜色是暗红色的 , 头部还有1对触角和1对毒钩 。蜈蚣的背部颜色是棕绿色或墨绿色的,而且呈现出光泽 , 而且还有纵棱2条。
2:它们所属虫类科目分类不同:千足虫是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马陆种 。千足虫学名是马陆、秤杆虫、千脚虫、千足虫 。而蜈蚣则有一定的区别,蜈蚣是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唇足纲、蜈蚣种 。蜈蚣学名是蜈蚣,又可以叫百脚、天龙、吴公等 。
3:生活习性与方式不同:一般千足虫都是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和土块的下面部分,或者生存在土缝之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千足虫在地面行走时左右两侧的千只足同时进行行动,前后足依次地前进,呈现出波浪式运动状态,看起来非常有节奏 。蜈蚣就明显不一样了 , 蜈蚣比较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比较流通的地方进行生活 。而且蜈蚣行动时根本看不出来是那只脚在做动作 , 十分的隐秘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 蜈蚣和千足虫是一种动物么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主要是:前进速度不同、腿的长度不同、科目分类不同、外观颜色不同、身形不同、体长不同、反应速度不同、腿的数量不同、进食不同、毒性不同等 。下文是关于“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的具体介绍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
千足虫和蜈蚣有什么不同
1、前进速度不同 。千足虫的前进速度比蜈蚣慢 。
2、身形不同 。蜈蚣为扁平长条形 , 千足虫为圆柱形 。
3、科目分类不同 。千足虫 , 属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马陆种 。蜈蚣,属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唇足纲、蜈蚣种 。
4、体长不同 。千足虫的体长在2-28厘米左右,而蜈蚣的体长在9-17厘米左右 。
蜈蚣和千足虫是一种动物么
蜈蚣和千足虫不是一种动物 ,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观、生活习性、类别等方面 。通过阅读上述“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和“蜈蚣和千足虫是一种动物么”的具体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更多关于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介绍,敬请查阅其他相关资料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千足虫与蜈蚣有什么区别主要区别有 , 科目分类不同、外形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千足虫
学名马陆,又名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 。属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马陆种 。
2、蜈蚣
学名蜈蚣,又名天龙、百脚、吴公 。属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唇足纲、蜈蚣种 。
二、外形特征不同
1、千足虫
体长2~280毫米 。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後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 。一般雌虫可以长750只脚,是世界上脚最多的生物 。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 。头部有触角1对 , 大颚1对,小颚1对 。暗褐色 , 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
2、蜈蚣
呈扁平长条形,长 9cm~17 cm 。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 。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 , 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 。质脆,断面有裂隙 。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 。
三、生活习性不同
1、千足虫
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 , 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 。多食腐殖质 , 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
2、蜈蚣
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角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蜈蚣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蜈蚣和千脚虫怎么分辨一、形态特征不同
1、千脚虫形态特征:体长圆形,长约120mm , 宽约7mm,它们由许多环节组成 。从颈椎板到肛门保留54节,一对触角,长约5mm 。昆虫底部的每侧各有50只单眼,呈三角形排列,类似复眼 。
第1节无步肢,第2-4节各有步肢1对,自第5节起至肛节 , 每节有步肢2对,各步肢6节,末端有爪,生殖肢由到第七天 。第6背侧板各节两侧均有臭腺孔 。
2、蜈蚣形态特征: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 9cm~17 cm,宽 0.5cm~1 cm 。它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部分稍小 。头部两暗红色,触角和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深绿色,有光泽,有两条纵缘 。
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缩?。蛔缘诙谄鹈刻褰谟薪?1 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 。质脆,断面有裂隙 。
二、分布范围不同
1、千脚虫分布范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2、蜈蚣分布范围: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 。主产湖北荆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阳、荆门、枣阳等市的部分县 。
扩展资料: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和沙区 。白天,蜈蚣躲在砖石缝里,躲在墙脚下 , 躲在一堆堆树叶、杂草和腐烂树木的阴暗角落里 。晚上出来猎捕昆虫、蜘蛛、蟑螂等 。
通常10月份天气转冷时,会钻到背风向阳的山坡土壤里,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蜈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草鞋虫
很好分辨的,如下图所示 , 明显分辨出来 。
1、从身体分辨,蜈蚣扁形 , 千脚虫比较圆长;
2、从头部分辨,蜈蚣一般的头部都是红色,与身体区分 , 前脚虫还是和身体颜色一样;
3、从脚上看,蜈蚣角大些,较稀疏 , 千脚虫角很小也比较密;
4、最后就是毒性了,大家都知道 。
蜈蚣:
千脚虫:
大小不一样,最小的蜈蚣都比千脚虫大 。蜈蚣的头也大一些 , 并且身体的颜色比千脚虫淡 。蜈蚣头上有两条长须 。
药用蜈蚣个头较大,头部红色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千足虫和蜈蚣有什么区别?千足虫的药用价值,没有蜈蚣的高 , 蜈蚣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用它来泡酒泡药 。
千足虫它不会咬人,但是蜈蚣会咬人,所以我们在抓虫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
首先属性不同,千足虫是陆生节肢动物,身体呈圆筒形 , 而蜈蚣是节肢动物,身体扁长;其次是生活习性不同,千足虫行动迟缓 , 而蜈蚣行动快速 。
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是它们的外观形状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同 。千足虫喜欢在土块里面生活 。而蜈蚣喜欢在丘陵地带,区别非常多 。
千足虫无毒无害,只是看着吓人 , 而蜈蚣不同,它是有毒的 , 大家看到它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 。
【蜈蚣和千足虫的区别是什么,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是什么?】千足虫和蜈蚣的本质区别就是毒性,蜈蚣的毒性非常大 , 而千足虫并没有任何毒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如何选择卡地亚女表,卡地亚蓝气球女士带28和33哪个好看
- 生吃大蒜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吃大蒜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炒土豆丝焯水和不焯水的区别,炒土豆丝需要焯水吗?
- 养女儿和养儿子的差异,现代父母养育儿子和女儿的区别有哪些呢?
- 防晒和隔离的正确顺序是什么,防晒霜和隔离霜的使用顺序是什么
- 电子琴和钢琴的区别是什么,电子琴和钢琴的区别
- 烧大块的做法和配方,烧大块的做法和配方 客家烧大块怎么做
- 绒毛浆是什么,绒毛浆和纸浆有什么区别?
- 蓝莓液体软胶囊的功效,蓝莓胶囊的功效和副作用
- 白杨树和白桦树区别,白桦树和白杨树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