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山大佛的来历传说?乐山大佛正面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 , 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 。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 , 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
乐山大佛双手抚膝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 , 神势肃穆,依山凿成 , 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 , 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 , 手指长8.3米 , 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 , 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 , 宋时称“天宁阁” 。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 。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
乐山大佛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 , 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 。但佛像雕好后 , 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 。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 , 以致佛身千疮百孔 , 面目全非 。1962年 , 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 。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 。1996年12月 , 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大佛来历
海通和尚: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 。海通是贵州人 , 结茅于凌云山中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于是 , 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 。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 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 。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 。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 , 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构造拾趣
乐山大佛头部近照发髻用石块嵌就观赏这尊唐代佛像 , 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 , 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 , 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乐山大佛简介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 , 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 通高71米 , 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 , 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 。
建造历史: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 , 招集人力 , 物力修凿的 。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
佛像结构:
1、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 , 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 , 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 , 颈高3米 , 肩宽24米 , 手指长8.3米 , 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
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
2、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
3、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 。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 。由此可知 , 内则露出三截木头 , 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
4、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 , 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 , 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
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 , 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 , 而且比较干燥 。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 。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5、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开洞一看 , 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
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 。但不知何年 , 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
扩展资料:
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 , 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 , 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 。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 。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 。
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 , 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 。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 , 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 。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 , 外饰锤灰而成 。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 。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 , 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 , 以免日晒雨淋 。
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 , 后遭毁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历史是什么,乐山大佛的来历传说?】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 , 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 。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 , 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 , 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 , 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
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 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 。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 , 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 , 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 , 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 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通高 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造佛像 。开凿于公元713年,完工于803年 , 历时90年打造成功 。
修凿此佛像的目的是降妖魔 。
此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三江水势凶猛,过往船只经常被吞没 , 船毁人亡 。凌云寺僧释海通和尚心想这兴风作浪的架势,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 , 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妖,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为了普渡众生 , 他召集人力物力修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弟子接手修筑 , 完工 。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
大佛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一尊弥勒佛坐像 , 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整个大佛比例匀称,面相端庄,姿态雍容 , 气魄雄伟 。
佛像双领下垂袈裟,双手置膝,足踏莲花 。佛像本体高59.98米,头高14.7米、宽10米,目宽3.3米,鼻长5.6米 , 嘴宽3.3米,耳长7米,颈高3米 , 肩宽28米,体宽28.5米,中指长8.3米,脚长10.5米、宽9米 。头顶有螺髻1021个,每个都有圆桌大小 。耳中可站立二人,每只脚的脚背上都可容纳百余人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 。
乐山大佛的头部和身体部位都设有排水沟,迂回纵横,布局巧妙,不易发觉 。这是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对大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 。大佛在建成时为彩绘金身 , 其外原覆盖有十三层的楼阁,名大像阁,宋代称天宁阁,明末毁于战火 。此后佛像就一直处于露天之中 , 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流水之畔,静观人世的沧海桑田 。
大佛的全称 。
“乐山大佛”是我们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大佛的通称 。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佛像建造于唐代,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 。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
睡佛的发现 。
乐山大佛的头顶与凌云山山顶平齐,足踏大江,凌云山与其南侧的乌尤山原本相连,秦代李冰为减水势而在山间凿渠隔开两山 , 因此乌尤山也称为离堆 。从乐山城区的迎春门码头望去,两山的形态酷似一尊硕大的睡佛,其中乌尤山为佛首,凌云山为佛身,而乐山大佛恰好处在巨佛的心胸位置,正可寓意“心中有佛” 。整个睡佛全长1400多米,眉眼清晰,仰面朝天,体态逼真 。
乐山大佛壮观的伫立在闽江岸边,悲悯的眼神俯视着眼前的岷江,看沧海桑田 , 历世事无常 。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东 ,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的凌云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 , 耳长6.72米 , 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可围坐百人以上,比起曾号称世界最大的阿富汉帕米昂大佛(高53米)还要高出18米 , 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
世界第一大佛——乐山石刻弥勒坐像,以其巍峨雄伟的气势闻名中外 。人们观赏这尊历时90年,乃成通高71米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他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其实,细究他的形体结构 , 是很有趣味的 。
青衣江、大渡河于凌云山下汇集为岷江,相传当年水灾频繁 , 为害甚烈 。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凌云寺僧释海通为减杀水势,造福民众而发起募集人力物力修凿大佛 , 至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竣工,前后历时90年,耗资数以亿贯,距今已有1200多年 。大佛背靠凌云山,脚踏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 , 气势雄伟 。大佛取弥勒造像,体态端庄,比例匀称,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 , 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东 ,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的凌云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 , 头高14.7米 , 发髻有1021个,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可围坐百人以上 , 比起曾号称世界最大的阿富汉帕米昂大佛(高53米)还要高出18米,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
世界第一大佛——乐山石刻弥勒坐像 , 以其巍峨雄伟的气势闻名中外 。人们观赏这尊历时90年,乃成通高71米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他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其实,细究他的形体结构,是很有趣味的 。
青衣江、大渡河于凌云山下汇集为岷江,相传当年水灾频繁,为害甚烈 。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凌云寺僧释海通为减杀水势,造福民众而发起募集人力物力修凿大佛,至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竣工,前后历时90年,耗资数以亿贯,距今已有1200多年 。大佛背靠凌云山,脚踏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 , 气势雄伟 。大佛取弥勒造像,体态端庄 , 比例匀称,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 , 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 , 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乐山大佛有多少年历史?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 。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中国最大的石刻佛像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会成都约150公里,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 , 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 , 历时约九十年 。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乐山大佛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
其实,乐山大佛的产生 , 是佛教在这一地区早期出现和长期盛行的结果 。进入唐代 , 佛教在道佛并重的政策下得到了发展 , 武后时进入了顶峰 。这为乐山大佛的产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武后推行的是:“佛教宜在道法之上 , 细眼处于黄冠之前”的政策,在全国大兴寺庙 。
武后的崇佛、扬佛、兴佛,使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佛教的盛行 , 直接影响着佛教造像的产生,正是在此之后不久,乐山境内相继产生了与乐山大佛时代相近的夹江千佛崖、五通麻王洞、乐山龙私寺等摩崖石刻造像 。至开元初年 , 乐山大佛便在佛教文化发展到顶峰、佛教造像异常活跃的大气候中产生了 。
大佛
其实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是乐山大佛的产生,是佛教在这一地区早期出现和长期盛行的结果,进入唐代佛教,在道教并重的政策下,得到了发展 , 吴厚实进入顶峰,周围乐山大佛的产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5后推行是佛教一在道法之上she演出于皇冠之前的政策 , 在全国大兴寺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乐山大佛建于唐朝吗?距今多少年的历史?你好!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
1302年历史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
乐山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兰花的花语是什么,兰花花语
-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什么洋,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
- 凤凰衣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中医上熟鸡蛋里面的薄皮是什么
- 什么是猫薄荷,猫薄荷是什么
- 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黄河的发源地是什么?
- 饸烙面的产地,络面发源地是什么?
- 入伏是什么意思,入伏是什么意思啊
- 27的裤子是什么码,裤子27码的腰围是多少
- sync空调上指的是什么意思,sync空调上是什么意思?
- 黄韭和韭黄是一种菜吗,韭菜跟韭黄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