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岁月人生

本文文章来源:北方新闻网-《北方新报》
照片里的岁月
作者:李付春(微信lifuchun1129)

照片里的岁月人生
文章图片
不同时代的照片 , 不仅周围环境不同 , 所使用的道具也不同 。
出生时虽然赶上六十年代的末班车 , 可发生在那年代的事情对我来说几乎是个空白 。 七十年代初期 , 那是“红语录”年代 。 为了留住那个时代的记忆 , 人们走进照相馆 , 把“红语录”放在胸窝前 , 跟别在胸前的毛主席像章离得很近 , 用一台老式的黑白照相机 , 被摄影师定格在那个年代的瞬间 。 林彪摔死在蒙古温布尔罕以后 , 红语录和像章都成了历史文物 , 被人收藏 。
照片里的岁月人生
文章图片

八十年代初期 , 最时兴的是永久牌自行车和上海牌手表 , 这都是小伙子找对象时显富的“标志性”物件 。 那个时候 , 尽管照相馆的生意依旧红火 , 不过一些脑筋灵活的摄影师会随着顾客的意愿 , 由室内可以转到室外 。 造型是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 然后挽起左手的衣袖 , 露出那明晃晃的手表 。 九十年代 , 电话刚开始走进乡村 , 花两千多块钱在家安装一部电话 , 确实够奢侈的 。 很多人都是“蹭”公家的电话来打 。 作为一个单位的大小领导 , 那不叫蹭 , 是正常的工作需要 。 所以 , 无论在报刊、宣传材料上 , 还是领导写字台的玻璃板底下 , 都会看到领导手握话机的话筒 , 在打电话时的情景 。 这个时候 , 多半是操起话筒做个假动作 , 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刹那 , 也变成了那个时代的道具 。
九十年代中期 , 领导干部配备了小汽车 , 个体老板自己买了私家车 。 他们的形象就是摇下靠近方向盘的窗户玻璃 , 双手紧握方向盘 , 眼睛斜视正前方 , 让摄影师给留下精美一瞬间 。 普通百姓买不起车 , 偶尔乘坐一次他人轿车也会激动地三五天血压降不下来 。 寻常百姓向往有车的生活 , 有的照相馆里会弄一个三合板剪成汽车的模样 , 让人坐进“车“里 。 朋友买了相机 , 还上胶片 , 装上电池 , 见大街上刚刚停下一辆轿车 , 就模仿着车模的样子 , 赶快留影这一瞬间 。 人家的汽车 , 一时成了向往新生活者的道具 。
照片里的岁月人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与网络)
电话还没完全普及 , 跟半头砖一样大小的“大哥大”开始被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和领导干部所使用 。 才开始的时候 , 尽管那个东西拿在手里挺笨重 , 并且乡下根本也没有信号 , 但这部分人也习惯一直握在手里 。 这根本成了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 就像今天有些大老板在一双手的好几个手指上戴着硕大的“金戒指” 。 定格他们的相片 , 往往是把那粗大笨壮的东西放在耳边 , 或者握在手中 。 那些对富贵和权力有着强烈“向往欲”的人 , 也会借别人的无绳电话或者照相师傅递过一个模型 , 作为定格的道具 。 袖珍手机替代了大哥大 , 握在手里一点点 , 唯恐别人看不见 , 那就把手机天线拉出一截 。
进了21世纪 , 连大街上收废品的也用上手机以后 。 老板台上蹲着一台大把子电脑显示器 , 暂不管某些已经步入中年的领导或者老板会不会电脑的开机关机 , 也不管电脑是否联网 , 反正进入画面镜头时 , 人都用右手握着鼠标 , 左手敲打着键盘 , 一副聚精会神操作电脑的模样 。 社会发展到今天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 不几年工夫 , 领导桌上的大把子显示器 , 换成了超薄的笔记本 , 会用不会用不说 , 这可标志着领导的身价和时尚 , 这电脑显然就是定格领导或者老板形象的新道具 。 (文/李付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