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有哪些美味食品?内蒙古特色美食小吃有:
烤全羊
说道内蒙,不得不提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肉制品 , 一道极其富有民族特色的硬菜,是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 经典美味,也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名肴 。据说,烤全羊是目前肉制品饮食中最健康最环保最绿色的美食 。
羊杂汤
独具内蒙古风味的经典名吃,用羊头、羊蹄、羊下水为主料 , 加辅料煮制而成 。锅内加清水入主料及花椒、茴香、盐等调味品煮炖,锅开时,撇去浮沫,继续煮至香味溢出,头、蹄的骨肉能分离 。其余下水熟烂后捞出,切成条状或薄片 。
凉拌蹄黄
阿拉善被誉为中国骆驼之乡 , 凉拌蹄黄是当地特色美食,蹄黄就是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为骆驼蹄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 , 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 , 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 , 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
手把肉
手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 。就是用手把着吃肉之意 。羊、牛、马、骆驼等牧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 。这种草原牧区牧民们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 。
把羊宰杀后带骨分解成若干小块放在清水锅里,不加盐等调味佐料 , 用旺火煮,待水滚沸立即出锅上桌,蘸盐食用 , 其肉鲜嫩 , 原汁原味 。
华子鱼
在蒙古达里诺尔湖风景美,水好,鱼更好 。湖水只进不出,特别适合华子鱼的生长 。华子鱼是淡水洄游鱼 , 春季溯河逆流而上,在河流里产卵,再回到湖里生长 。由于是纯野生长成 , 达里湖华子鱼鳞细肉丰,肉质紧密有韧性 。内蒙古当地特色吃法是干炸,除此之外煎、烤、红烧等均可,味美肉鲜 , 是热情的蒙古人宴请宾客的上等佳肴美味 。
蒙古族奶茶
蒙古的朋友离不开茶,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 。他们喝得不是南方茶叶泡制的茶,而是奶茶 。奶茶在蒙古语叫“乌古台措” 。用布袋将茶叶捞出 , 将桶内茶水和鲜牛奶倒入锅沸煮,并用勺子反复扬晾 , 融后就可以饮用 。
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是内蒙古草原的特产,牛肉干起源于古代蒙古铁骑的战粮,携带方便 , 有丰富的营养 。做法也非常有特点 , 将精选的牛肉剔去筋膜 , 用刀片成大长条 。用切好的葱、姜、再加上盐,糖等放在小碗中调化 , 将肉进行腌制 。
拔丝奶豆腐
内蒙古经典的风味名菜,以奶豆腐为主料烹制而成 。将奶豆腐切成块状、裹上面粉,挂上用鸡蛋清、淀粉、面粉制成的松糊入油锅炸熟 , 呈金黄色捞出 。锅内加适量白糖熬成拔丝糖浆 , 倒入炸好的奶豆腐 , 并撒些芝麻 , 裹匀糖浆装盘即可 。此菜色泽金黄 , 口味甜香 , 上席千丝不断 , 是酒席中的佳品 。
1、烤全羊烤全羊是游牧民族最喜欢的一道经典美食 , 是一道相当富有民族特色的“硬菜” , 是当地人款待贵客的一道特色佳肴,在内蒙古、新疆一带地区深欢迎,去当地旅游的来往的游客们,少不了都要尝一尝这特色美食 , 深受大众的欢迎 。
2、风干牛肉风干牛肉 , 也叫“风干牛肉干”,在美丽的内蒙古水草肥美 , 牛羊如云,这里的人们世代都有晾晒牛肉的习惯,随着当地少数民族的世代传承 , 逐渐形成了一道很有特色的当地美食 。风干牛肉口感与味道都极为独特 , 口感劲道,味道美味十足,且营养丰富,易于携带与保存,深受当地人的喜爱,现在已成为内蒙地区的一道独特的美食小吃 。
3、奶豆腐奶豆腐,是蒙古游牧民族家中常见的奶制品 。其制作原料就是牛奶或是羊奶,经凝固,发酵以后 , 再经过加工制成,传统的奶豆腐制作起来有些难度,随着不断演变与发展也逐渐形成一些简单的做法 。制作成品的奶豆腐,味道酸甜 , 奶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经过深加工,还可以制作成拔丝奶豆腐,变成一道宴席上的风味小菜 。
4、蒙古糕蒙古糕,是内蒙的一道传统小吃,主要原料是由黄米粉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黄米粉炒熟,然后加入适量面粉,发酵后制成合适的形状进行油炸,美味的蒙古糕就做好啦 。制作成品的蒙古糕,其色泽鲜艳,口感酥脆,软糯可口,味道香甜美味,是一道极具特色的经典美食 。
5、奶皮子奶皮子,也是蒙古特有的一种奶制品,其制作原料即为牛奶或者羊奶,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就是在傍晚挤新鲜牛奶或者羊奶,静置一夜以后,最上边产生一层奶皮,即为奶皮子 。奶皮子味道可口鲜香,味道香甜 , 其中还有奶香味还有脂肪的香气,营养丰富,是当地的一道经典特色 。
6、清汤牛尾清汤牛尾是内蒙的一道传统风味名菜,最经典的是在乌海地区,主要食材即为牛尾,再加上鸡肉,口蘑等等食材 , 味道非常独特 。制作好的清汤牛尾 , 汤色清澈,味道咸香 , 有丰富的营养,尤其对于常年在外的游牧民族,更是补充能量的首选 。
7、手扒肉手扒肉 , 蒙古人称其是一种“红食”,红食,其实就是肉食,是蒙古人当地的一种叫法,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主要食材即为羊肉,是蒙古族传承千年的美食 。手扒肉的做法就是将羊肉按骨节拆开,然后直接下锅清炖,不加任何调味品直接煮熟,煮熟后吃时一手抓羊骨,另一只手拿着蒙古刀用来剔羊肉,然后再加上调好的佐料,美味可口,香气十足 。
蒙古族的美味食品很多,多数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成品有风干牛肉干,烤羊腿等,奶制品有奶烙,奶豆腐,黄油等 。美食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肉 , 酱牛肉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蒙古族特色美食有哪些蒙古的特色美食有:奶豆腐、手扒羊肉、马奶酒、风干牛羊肉、蒙古血肠等 。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 。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 , 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 。
手扒羊肉:手扒羊肉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取出内脏 , 去掉头蹄,然后将羊卸成若干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即可 。用手拿着吃 , 或是用蒙古刀剔着吃 。
马奶酒:马奶酒是用鲜马奶经过发酵变酸酿制而成的一种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的饮料,是流行整个草原地区的传统饮料 。
风干牛羊肉:风干牛羊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西藏食品,经过风干之后,肉质松脆,口味非常独特,令食者回味无穷 。
蒙古血肠:血肠切片后趁热食用,或做酸菜时血肠白肉同时放入,血肠味道浓香,油而不腻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蒙古美食有哪些?1、手扒肉
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 。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用传统的方式宰杀,剥皮去内脏 , 去头去蹄 , 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
2、涮羊肉
涮羊肉 又称“羊肉火锅”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 , 曹丕代汉称帝时期 , 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但当时并不流行,后来随着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 , 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到北宋时代 , 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
3、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膳食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 , 是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佳肴,也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名肴 。据说,烤全羊是目前肉制品饮食中最健康最环保最绿色的美食,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 , 外部皮肉焦黄香脆,内部肉质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让人一吃上瘾 。
4、蒙古血肠
血肠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羊小肠和羊血 。羊血是通过蒙古掏心法杀羊后的产物,将盐、葱末、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调成血浆 。再将羊肠用盐水洗净,灌入调好佐料的羊血,细线扎紧羊肠两头于水中煮熟 。
5、羊杂
羊杂碎——蒙古族的羊杂碎在诸小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讲究“三料”、“三汤”、“三味” 。三料又分为主三料和副三料 。主三料即心、肝、肺 , 又称“三红”;副三料即肚、肠、头蹄肉,又称“三白” 。
1、手扒肉
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 , 也是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 。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用传统的方式宰杀,剥皮去内脏 , 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
2、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膳食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佳肴 , 也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名肴 。
3、蒙古血肠
血肠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羊小肠和羊血 。羊血是通过蒙古掏心法杀羊后的产物 , 将盐、葱末、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 , 调成血浆 。再将羊肠用盐水洗净,灌入调好佐料的羊血,细线扎紧羊肠两头于水中煮熟 。
4、羊杂
羊杂碎——蒙古族的羊杂碎在诸小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讲究“三料”、“三汤”、“三味” 。三料又分为主三料和副三料 。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称“三红”;副三料即肚、肠、头蹄肉,又称“三白” 。
5、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是锡盟特产,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 。牛肉干源于蒙古铁骑的战粮,携带方便,有丰富的营养 。锡盟牛肉干选用大草原优质无污染新鲜牛肉,结合蒙古传统手工与现代先进工艺制作而成 。口味独特,回味无穷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蒙古族饮食有什么特色?美食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民间还有:稀奶油 , 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 , 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 , 蒙古族风味小吃 。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 , 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 , 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 。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 , 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 , 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 , 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把羊肉时,忌煮得过老 。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烂的手把羊肉 。有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 , 民间称为“大炸羊” 。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 。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汤 。还食用骆驼肉和马肉,油炸驼峰片蘸白糖,视为上肴,有经验的厨师还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 。为便于保存,还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腊肉 。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 。用炒米做“崩”时加羊油、红枣、红、白糖拌匀,捏成小块,就茶当饭 。未经蒸炒的糜子多用来与肉丁煮成粥,糜粉可以烙饼;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 , 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西部阿拉善、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做成馓子状的“章汝”的习惯 。东部的哲里木盟盛产荞麦,用荞麦粉烙制的煎饼是当地较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 , 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 , 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 , 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蒙古族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 , 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 , 还可再蒸二锅 。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
蒙古族饮食主要特色如下:
1、先白后红
“白”指白食,即各类乳制品;“红”指红食,即各类肉制品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 , 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意为“红食” 。除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 , 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
2、以饮为主
以饮为主是蒙古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 。“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 。这种习俗的形成与蒙古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形式和饮食特点有关 。即奶食、肉食品的营养丰富 , 喝奶茶时泡上奶食、手把肉等,既解渴又耐饿 。
蒙古族的食物
一、蒙特色的食品
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二、奶制品
奶油,奶皮子
三、祭祀活动常用
熟烤羊
四、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
白菜羊肉卷、新苏饼
五、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
烘干大米饭
生活与风俗习惯
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男女都穿身宽袖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 , 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 。他们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 。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 。普遍嗜饮砖茶 。居住方面,牧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 。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 , 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 。在定居的地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屋;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 , 并且聚为村落 。男女老幼都善于乘骑,出行不论远近,均以马代步 。
蒙古族的家庭一般由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 。儿子结婚后分居,另立门户 。父母所住的蒙古包及附属什物,习惯上由幼子继承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 。过去,子女婚事多由父母包办,婚姻重彩礼,尚保存有妻兄弟婚习俗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 。现在 , 蒙古族的婚姻已由父母包办变为男女自由的选择配偶,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妇女在政治、经济上得到解放 , 在家庭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 。蒙古族的丧葬,一般有土葬、火葬和野葬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健康习俗 , 进一步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相适应,得到充分的发扬 。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兄弟民族的称赞 。各种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形成的不利于民族繁荣发展的不健康的习俗,日渐消失 。同时 。又产生了许多适合于新的经济基?。?或从原有习俗转化成的新的风俗习惯,如过去传统的每年七、八月间隆重举行祭神节日——“祭敖包”,已转化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的“那达慕大会” 。
蒙古族现在是具有崭新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民族 。
蒙古民 , 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 , 用以招待客人 。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 , 即肉食、奶食、粮食 。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 。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 , 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 , 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
【蒙古族特色美食有哪些,蒙古族有哪些美味食品?】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那达慕大会源於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活动."敖包"以石块堆积而成, 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 后来成为祭祀场所.祭"敖包"最初带有宗教色彩, 意在通过祭祀, 祈求吉祥多福, 人畜兴旺, 同时也举行一些体育娱乐活动, 以后逐渐演变为那达慕大会, 成为欢庆丰收和畜牧业兴旺的节日盛会.那达慕大会每年多在夏秋季节由一旗或数旗联合举行.在那达慕大会上, 最精彩也最引人注目的节目是摔跤、赛马和射箭, 被称为蒙古男儿的"三竞技".当赛马比赛就要开始的时候, 只见青年骑手们一字儿排开, 腰扎彩带, 头缠彩巾, 威风凛凛, 神采奕奕.在赛马场的起点和终点, 插满了各种鲜艳的彩旗.只听号角一吹, 就见骑手们纷纷飞身上马, 一时红巾飞舞, 如万箭齐发.那万马奔腾的场面真是壮观极了!改革开放以后的那达慕大会, 白天除了进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外, 晚上还举行歌舞、电影、杂技、说唱等庆祝活动.会上还要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营商业部门、供销社还在现场组织物资交流, 在会上摆摊设架, 经营绸缎、布匹、日用百货、节日食品等, 并收购牧民们的牲畜、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 真是购销两旺, 一派繁荣的景象.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蒙古特色美食有哪些1、烤全羊
烤全羊是游牧民族最喜欢的一道经典美食,是一道相当富有民族特色的“硬菜”,是当地人款待贵客的一道特色佳肴,在内蒙古、新疆一带地区深欢迎,去当地旅游的来往的游客们 , 少不了都要尝一尝这特色美食,深受大众的欢迎 。
2、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也叫“风干牛肉干” , 在美丽的内蒙古水草肥美,牛羊如云,这里的人们世代都有晾晒牛肉的习惯,随着当地少数民族的世代传承,逐渐形成了一道很有特色的当地美食 。
风干牛肉口感与味道都极为独特,口感劲道,味道美味十足 , 且营养丰富,易于携带与保存 , 深受当地人的喜爱,现在已成为内蒙地区的一道独特的美食小吃 。
3、奶豆腐
奶豆腐,是蒙游牧民族家中常见的奶制品 。其制作原料就是牛奶或是羊奶,经凝固,发酵以后 , 在经过加工制成,传统的奶豆腐制作起来有些难度 , 随着不断演变与发展也逐渐形成一些简单的做法 。
制作成品的奶豆腐,味道酸甜,奶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 , 经过深加工,还可以制作成拔丝奶豆腐,变成一道宴席上的风味小菜 。
4、蒙古糕
蒙古糕,是内蒙的一道传统小吃,主要原料是由黄米粉制成 ,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黄米粉炒熟,然后加入适量面粉,发酵后制成合适的形状进行油炸,美味的蒙古糕就做好啦 。
制作成品的蒙古糕,其色泽鲜艳,口感酥脆,软糯可口,味道香甜美味,是一道极具特色的经典美食 。
5、奶皮子
奶皮子 , 也是蒙古特有的一种奶制品,其制作原料即为牛奶或者羊奶,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就是在傍晚挤新鲜牛奶或者羊奶,静置一夜以后,最上边产生一层奶皮,即为奶皮子 。
奶皮子味道可口鲜香,味道香甜,其中还有奶香味还有脂肪的香气 , 营养丰富,是当地的一道经典特色 。
你好,亲亲 。
1.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伦贝尔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 。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 。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猎物和整羊进食 。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 , 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 。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遂逐渐代替了烤整羊 。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 , 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
2.烧麦
烧麦 是呼和浩特的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 。早在清朝时,当地的烧麦就已名扬京城了 。当时,北京前门一带 , 烧麦馆的门前悬挂的招牌上,往往标有"归化城稍美"字样 。外地客人来到呼和浩特,都要品尝一下烧麦 , 才算不虚此行 。烧麦制作工艺独特,选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馅肥瘦适中,葱姜等佐料齐全 。烧麦出笼,鲜香四溢 。观其形,只见皮薄蝉翼,晶莹透明,用筷提起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 。吃起来香而不腻 。可谓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浓 。呼和浩特的稍美 , 过去专作早点之用,多由茶馆经营,如今 , 已成了许多饭馆的必备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 。
3.羊肉松
羊肉松的产地为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风味制品 。用新鲜的绵羊肉剔骨、去脂、去皮切分漂洗煮制搓绒、炒干冷却包装 。黄亮酥香,品质柔软,丝细松散 , 食之咸甜适口,营养丰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新沂的特产,新沂有哪些特色小吃
- 英国传统食物英文介绍 英国特色美食有哪些,英国传统食物有哪些
- 传统美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中华美食的传承意义
- 库尔勒的特产,库尔勒特产 哪些比较特色
- 探究V字形手表logo吸引人的原因,雅克德罗手表表把上的星星logo有什么特色含义?
- 竹笋苦是怎么回事可以吃吗,竹笋是很多人最喜欢的美食,但往往会发苦,这是为什么?
- 鲐鱼和鲅鱼的区别,海边长大的山东人青岛美食鲅鱼和鲐鲅鱼之争,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 天津文化特色有哪些,天津市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如何分析艺术特色,分析一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大体从哪几方面入手
- 三门峡必吃的特色美食,三门峡最好吃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