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刘志敏:决绝的追梦者——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二 )


不因前路迷茫就望而却步;不让别人告诉自己行不行 , 想要什么就自己努力——这正是斯特里克兰迈向成功的优秀个性 。
画画是一条艺术之路 , 自从选择了这条路 , 斯特里克兰就成为了一个生活在梦境中的人 , 他极力地寻找适合梦境生存的环境 , 那环境绝不是豪华、优雅的画室 , 而是一个让心灵宁静的地方 , 是让灵魂尽情舒展的处所 。 然后 , “他把自己的强烈感受全都放在画布上 , 卖力地去描绘自己心灵中的那个景象 , 周围的一切都已经被他忘了 。 ”如此执著专一的投入 , 让这个心在梦境、身在现实中的人饱受痛苦的折磨:没有足够的“便士” , 基本的生存问题都不能保障 , 于是饥一顿饱一顿 , 于是流离失所 , 于是疾病缠身;没有什么朋友 , 没有谁知道在那么多一个人独自度过的日日夜夜里 , 他会经历怎样的孤独和痛苦;没有指导他画画的老师 , 他要独自一个人去摸索着掌握这门困难的艺术 , 没有谁知道他曾做出多少让人惊讶的努力 , 没有人知道他在无法将他想要表达出的某种美或精神画出来时 , 心灵曾饱受过怎样的挣扎与煎熬 。 这所有的苦难都是他一个人经历的东西 , 只有他自己心中明白 。
但是 , 他对这些根本不在乎 , 他能忍受所有 , 一句丧气的话也不说 , 他是真的把整个生命都交付给了这门艺术 , 且视艺术为生命 , 这使他能够进入到绘画的至高境界 , 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世界 , 画出了最终闻名世界的巅峰之作 。 可多么奇怪 , 他用生命画出的最后一幅奇世壁画 , 却是按他生前的执意要求被付之一炬 , 这里 , 我们只能顺着作者最后的笔触理解为 , 他从头到尾都根本不在乎他的作品会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 会不会在这世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 除了最后烧掉的这幅巨作 , 还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卖过一幅画 , 即便在穷得吃不上饭的时候 。 他一生追逐的 , 似乎只是画画的这个过程 , 他的心里似乎始终有一个魔鬼在折磨着他 , 不画就不得安宁 , 于是只有画下去 , 只有在作画中才能得到灵魂的安定 。
能否超脱于所在的环境 , 能否忍受住前行路上的重重磨难 , 能否把有限的生命执著地投入到对某一种梦想的无限追求之中(当然不只是艺术之路) , 能否不被名利所牵制只为追求的本身而追求 , 也许 , 这就是能否从平凡迈入伟大的几个标尺吧 。
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还有太多关于人性的探寻 , 比如他抛妻弃子离开时冷酷到没有丝毫的儿女情长;比如他对给予他救命之恩的施特勒夫还以嘲笑和恩将仇报;比如他在做了夺人妻的事又将夺来的女人布兰奇伤害致使她绝望自杀时 , 他竟没有一点羞愧之心;比如他最后在大溪地岛与艾塔的结合完全没有爱情只因自私 , 因为她不打扰他又能为他提供“六便士” 。 这一切无不表现出他冷漠、残酷、肉欲、自私的一面 , 尽管站在他的精神境界据说他是在为奔赴目标必须消除掉所有妨碍他前进的东西 , 但这位艺术家怎么说也决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 甚至比普通人身上展现出的人性的恶还要多 , 但恰如作者所说:“他的确是一个令人讨厌和憎恨的人 , 但我还是得承认他的伟大 。 ”
《月亮与六便士》绝不是诱导我们背叛现实 , 去疯狂追逐梦想 , 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 , 人的活法各有所向 , “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 , 对社会尽的义务 , 对自己的要求才是决定这一切的由来” 。 作品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家艰难的追梦过程和为艺术奉献一生的决绝精神 。 书中的“三千弱水” , 我们能获取哪一瓢 , 就看我们各自的造化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