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过年风俗,广东台山的春节习俗

1、广东台山的春节习俗台山民俗系列――正月
正月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台山人习俗称春节为过年,并分为年前、过年和年后三个阶段 。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至除夕前一天为年前阶段,这段日子为过年做好一切准备 。台山民间有这样的歌谣:二十三供灶 , 二十四供猪槽 , 二十五洗净盘碗兼打扫,二十六妇女搽油染发又洗头 , 二十七趁圩买年肴,二十九晚煎堆炊年糕 。
过年:除夕至正月初二
从除夕至正月初二(有地方为初四)为过年阶段 。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为岁除,夜晚称除夕 。岁除之日,家家户户张贴春联 , 挂利是钱,燃放炮仗,制作丰盛菜肴,祭拜祖先 。晚上,家中厅堂华灯高挂,通夜明亮,一派辞旧迎新气氛 。
年三十晚,除了祭拜祖宗之外 , 还要接灶君老爷归位 。深夜12时(即年初一0时),接财神 。另外,在除夕夜,吃过团年饭后,人人沐浴更衣 , 并且要做好年初一的菜式,按俗例,年初一忌动具、忌打扫庭院 。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也是过年的高潮 。这天,从凌晨开始,家家户户焚香点烛,放鞭炮,贡斋拜祖,开门接福迎春 。是夜,伴灯不眠,俗称“守岁” 。记得小时候,踏入12点 , 家家户户的鞭炮声络绎不绝;台山禁放鞭炮后,台山的除夕夜也就显得安静多了 。
年初一,早饭是青菜、豆腐、粉丝、茨菇等素菜 , 谓之“吃斋” , 示意“虔诚” 。还有发糕作“斋糍”,取“大发”之意 。
人们在早饭后出门互相祝贺,拜大年,长辈则给小孩发利是 。这天,如果打破碗碟,忌说“打烂”、“打破”等不吉利的话,只说“开花”;筷子掉落地面 , 只说“快乐” 。
正月初二是开年日(有的地方为初四) 。这天一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按习俗只准从家门口往里扫,意在不可将财运福气扫出门外 。
午饭后,城乡请来醒狮队贺新年 , 增添贺春气氛 。民间有“瑞狮迎来金玉满堂”之说,醒狮队每到村镇,先向各户拜年,或请入厅堂叩拜祖先,然后挂青夺标 。
汶村每年都进行“做福”活动,祈求来年幸福安康 。
从这天开始,一般也是串朋走戚吃开年饭的时候了 。
年后:正月初三至元宵
年初三,旧习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 ,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岂能错过一日 。
初七俗称“人日”,是喜庆之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至十日分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粟、十麦”,并有“正月此十日晴明,十者丰顺也”之说 。此日,家家宰鸡,吃喜庆饭,取意“好世界(鸡)” 。旧时 , “女郎辈撷园菜煮之,和以煎堆,各召诸女伴联饮,名曰“饮菜茶” 。
正月初八 , 谐音“发”,企业商家多择此日开门启市,迎接滚滚客源和财源 。
大年十三通心粥 古人认为是靠心来感知事物的,因此要在开学前让学童吃葱花粥,葱花空心谐音“通心”,心通了,人就变得聪明,学业自会长进 。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台城人在这一天里吃“油饭”――用糯米煮成饭,再掺以油炸的菜果粒、腊肉粒、虾米等佐料,近乎“八宝饭” 。
人日之后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花灯节”,台山人直呼“正月十五” 。而这天 , 而这天 , 有一个地方特别热闹,哪里?跟着我来看看!
天还没黑,人已经不少 。
村民们都在忙活
入夜,人更多了
脚步也更急了
端芬镇平洲村世代十分重视元宵节 , 立村以来 , 平洲村便有了演大戏和烧新丁炮(鞭炮)的风俗习惯 。历经260多年,长盛不衰 。
就是当年生有男丁的添丁户,旅外乡亲也不例外 , 在元宵节那天,都免不了买上一串鞭炮 , 入夜时统一在村场前的元宵楼内燃放 。
与此同时,由村或旅外乡亲出资买来烟花当晚燃放,气氛异常热烈 。
演大戏 , 意在增加节日气氛,凝聚人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平洲村的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村民的文娱生活异常活跃 。
平洲村山明水秀,藏风聚气,平枕云峰,洲环泽水 。
它还有一个名字――“举人村”,举人村保留了很多遗迹实物,特别是完整地保留了很多块“举人碑” 。
这些“举人碑”原本竖立在村口 , 是历代村民为获取功名的族人而立 。石碑用当地的花岗岩打成,长约1-3米,宽40厘米左右,碑上以正楷刻写阴文,内容分别记录某年某人考中何种功名 。据介绍,村中族人凡考取功名者 , 都会凿制这样的石碑,以光宗耀祖,激励来者 。据称 , 当时全村共有各类石碑几十块,可惜年代久远,社会变动 , 这些石碑要么被破坏,要么被人拿去家中做了门槛 , 要么被拿去做了平洲影剧场的石凳,一些甚至被用来围猪圈 , 文革期间“破四旧”,剩下的“举人碑”都被拿去修建鱼塘了 。后来,这批从鱼塘中挖出的“举人碑”,又重新立于村口 , 构成一道富有地域特色的“碑林”,成为村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 。
因为整修祠堂,这些“举人碑”被平放在村口空地 , 村民说,他们会好好保护这些“举人碑” 。
台山人习俗称春节为过年,分为年前、过年和年后三个阶段;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至除夕前一天为年前阶段 。这段日子为过年做好一切准备 。台山民间有这样的歌谣:二十三供灶,二十四供猪槽,二十五洗净盘碗兼打扫,二十六妇女搽油染发又洗头,二十七趁圩买年肴 , 二十九晚煎堆炊年糕 。
从除夕至正月初二(有地方为初四)为过年阶段 。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为岁除,夜晚称除夕 。岁除之日,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挂利是钱,燃放炮仗,制作丰盛菜肴,祭拜祖先 。晚上,家中厅堂华灯高挂,通夜明亮,一派辞旧迎新气氛 。
年三十晚,除了祭拜祖宗之外,还要接灶君老爷归位 。深夜12时(即年初一0时),接财神 。另外 , 在除夕夜,吃过团年饭后,人人沐浴更衣,并且要做好年初一的菜式,按俗例,年初一忌动具、忌打扫庭院 。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也是过年的高潮 。这天,从凌晨开始,家家户户焚香点烛,放鞭炮,贡斋拜祖,开门接福迎春 。是夜,伴灯不眠,俗称“守岁” 。
正月初二是开年日(有的地方为初四) 。这天一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按习俗只准从家门口往里扫,意在不可将财运福气扫出门外 。午饭后,城乡请来醒狮队贺新年,增添贺春气氛 。民间有“瑞狮迎来金玉满堂”之说,醒狮队每到村镇,先向各户拜年,或请入厅堂叩拜祖先,然后挂青夺标 。
正月初三至元宵为年后阶段 。年初三,旧习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岂能错过一日 。
初七俗称“人日”,是喜庆之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至十日分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粟、十麦”,并有“正月此十日晴明,十者丰顺也”之说 。此日,家家宰鸡,吃喜庆饭,取意“好世界(鸡)” 。旧时,“女郎辈撷园菜煮之,和以煎堆 , 各召诸女伴联饮,名曰“饮菜茶” 。
正月初八 , 谐音“发”,企业商家多择此日开门启市,迎接滚滚客源和财源 。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花灯节”,台山人直呼“正月十五” 。台城人在这一天里吃“油饭”――用糯米煮成饭,再掺以油炸的菜果粒、腊肉粒、虾米等佐料,近乎“八宝饭” 。
台山人习俗称春节为过年,并分为年前、过年和年后三个阶段 。
1、年前: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至除夕前一天为年前阶段 , 这段日子为过年做好一切准备 。台山民间有这样的歌谣:二十三供灶,二十四供猪槽,二十五洗净盘碗兼打扫,二十六妇女搽油染发又洗头,二十七趁圩买年肴,二十九晚煎堆炊年糕 。
2、过年:除夕至正月初二:
从除夕至正月初二(有地方为初四)为过年阶段 。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为岁除,夜晚称除夕 。岁除之日,家家户户张贴春联 , 挂利是钱,燃放炮仗,制作丰盛菜肴 , 祭拜祖先 。晚上,家中厅堂华灯高挂 , 通夜明亮,一派辞旧迎新气氛 。
年三十晚 , 除了祭拜祖宗之外,还要接灶君老爷归位 。深夜12时(即年初一0时),接财神 。另外 , 在除夕夜,吃过团年饭后,人人沐浴更衣,并且要做好年初一的菜式,按俗例,年初一忌动具、忌打扫庭院 。
3、年后:正月初三至元宵
年初三,旧习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 , 岂能错过一日 。
bia jia dao

广东过年风俗,广东台山的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广州人过春节的习俗1.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 ,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 。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 , 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 , 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 , 人潮涌动,十里长街 , 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 , 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 , 必备利是 。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 , 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 。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 , 免得麻烦 。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
2.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 。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 。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 , 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 , 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 。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 。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 。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 。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 。“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 , 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 。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 , 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 , 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 , 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 。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庆人日 。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 , 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 , 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
拜年的人 , 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临走 , 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 。因此 , 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目楸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 , 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 , 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广州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州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 , 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 , 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 。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 。因此 , 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 。同时 , 忌该天理发 , 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 。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 , 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 。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 , 不可铺张浪费 。
1.在年初一前三日:廿七,廿八,廿九(有三十的话就从廿八开始,无就从廿七开始)就有花市了!这几天都可以去逛.
2.每年年廿八都要"洗邋遢",将家里的卫生都搞好.
3.到年初一大家都在家里呆着,年初二就回娘家拜年.年初三就可以到各个亲戚家拜年.
4.凡是未结婚的人都可以得到已经结婚了的长辈的利市(红包),多少不等.
5.年三十晚(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年初二吃开年饭.
6.年初一不能搞卫生,屋里有多脏都好,都要等到年初二开年(拜神)之后才可以搞.
拜年 , 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 , 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 , 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 , 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 , 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 , 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 , 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 , 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 。因此 , 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 , 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 , 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 , 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 , 礼物颇?。?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 , 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广州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州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 , 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 。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 。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 , 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 , 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 。同时 , 忌该天理发 , 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 。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 , 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 。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初一早饭忌吃荤 , 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
1.在年初一前三日:廿七,廿八,廿九(有三十的话就从廿八开始,无就从廿七开始)就有花市了!这几天都可以去逛.
2.每年年廿八都要"洗邋遢",将家里的卫生都搞好.
3.到年初一大家都在家里呆着,年初二就回娘家拜年.年初三就可以到各个亲戚家拜年.
4.凡是未结婚的人都可以得到已经结婚了的长辈的利市(红包),多少不等.
5.年三十晚(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年初二吃开年饭.
6.年初一不能搞卫生,屋里有多脏都好,都要等到年初二开年(拜神)之后才可以搞.
1.广州美称花城 , 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 , 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 。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 , 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 , 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 , 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 。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 , 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 。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 , 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 。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
2.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 。有些习俗 , 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 。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 。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 。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 , 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 。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 。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 。“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 , 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 , 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 。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 , 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 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 , 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 , 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 。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庆人日 。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
1、行花街
广州人在年廿七至除夕之间,前往指定马路或广场临时集市,赏花买花的慢行锻炼,讲究“跟贴粘随扯拉抱” 。“行花街”,以前是鲜花盆花盆果互砍价格的现场买卖 , 现在是创意工艺品的行情试水 。“行花街”的动机,源于男女“行桃花运”、“行好运 , 甩衰运”的良好愿望 。
2、红纸
广府人家里布置年桔桃花或盆花时,吊挂内藏低值现钞的利市封或没有现钞的吉封,并且用吉祥贺词的红纸包Y桔盆,用红纱或红纸捆绑水仙脚,所使用的红色纸品或红色纱布,统称为“红纸” 。
它代表着喜庆吉祥、承载福报的寓意 。有时 , 派发利市谦虚和低调讲:“利利市市,红纸一张!”
3、头尾
年前筹备的蔬果菜肴,十分讲究其形态的原整性,叫做“有头有尾,开枝散叶”,做事有始有终,比喻“齐齐整整合家欢” 。
为了顺应这一种广府过年的风俗,农民特别摆卖:有根须的生菜(生财)、有叶子的桔子(吉祥)、有蔗叶的甘蔗(甜蜜) 。后来拜神也讲灵活变通,烧猪太大,带皮的烧肉顶上 。
4、食斋
正月初一,食斋日,是广府地区百姓的一种春节食俗,既有拜神祈福、斋戒上香的动机,也有除夕团年饭大鱼大肉后的荤素的养生调节之需,以前是全天素斋,现在是早餐午餐的半日弹性素食 。
初一食斋,从早餐开始:步步高升的年糕、马到功成的马蹄糕、富贵临门的桂花糕、发财利市的大发糕 。
广东过年风俗,广东台山的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广东春节习俗有哪些?1、行花街
“行花街”(广东方言,意为逛花街)是最为人熟知的广州过年传统 , “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里的情结 。以前老人家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 。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 。”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
2、派利是
“派利是”就是发红包的意思 。“派”指派发,“利是”也就是红包,是粤语地区的普遍说法,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 , 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 。
3、食年糕
春节前,广东人要蒸一“底”(广东方言:意为盆)年糕,年糕包括有:糯米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等等,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长大、步步高(糕)升 。而每一种糕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 。
4、舞醒狮
舞醒狮:汉族民间舞蹈 。流行于广东各地 。因起舞过程中有“食青”、“醉青”、“睡”与“醒”等动作 , 故名 。以岭南狮为最著名;其中又分佛山狮与鹤山狮两大类 。
5、炒米饼
广东有很多种饼,最著名的当属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或硬饼 。它与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合称广东四大名饼 。在广东 , 春节会有做炒米饼的习俗 。
实不相瞒,我们广东年轻人都是这样过年的!这是一档正儿八经的爆笑粤语教学栏目 , 粤讲越得戚,就惊你唔识!
广东过年风俗,广东台山的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广东的春节习俗春节 即农历新年 。新中国成立后习惯称农历新年为春节年初一,民间从子夜起至凌晨,家家户户煮煎堆、多以年糕、煎堆、斋菜等祭祖,燃放爆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新春联 , 取意为除旧布新、迎春接福 。在春节期间,男女老少都注重打扮,相互见面都讲些祝贺的话,长辈要给晚辈或未婚者“利是”(红包) 。许多家庭都习惯在年初一吃斋菜素食,饭后给长辈和至亲拜年 。是日城乡各地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 。
年初二 俗称“开年”、“开(做)l”(口语称开牙) 。民家多宰雄鸡祭祖,祈求新年合家平安 , 人人精神爽利 。这天全家吃荤,且较平时丰盛 。已婚妇女习惯在当日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
年初三 俗称赤口日 。新中国成立前,民家喜欢在早晨开门往外泼水和洒米、放爆竹,祈求全年不犯口舌是非 。这天一般不拜年,甚少出街 。今已无此陋习 。
年初七 俗称人日,即人的生日 。许多人家习惯在当天煲粥炒粉作午饭 。客家人则喜用萝卜丝和米粉搅合煮成萝卜糕作午膳 。南朗地区民田居民在这天切年糕祭祖 , 俗称“开糕” 。
正月十五元宵节 标志着春节活动已尽兴而止 。
二月初二土地诞 农村许多地区在这天公祭街头路边的神社(土地公,古称为护土神),祈求风调雨顺 。入夜焚烧用禾杆束制成的巨大花炮,其中带有两个小炮,称“猪仔炮”,相传拾获者有添丁的征兆 。新中国成立前,民间还有于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土神,称为“做迓”,近年经商者多恢复此俗 。
清明节 从冬至起计,160日后就是清明节 。从清明到立夏共30天为扫墓之期,俗称拜山、行山、踏青、压纸、铲草等 。新中国成立前一般以房族或家族为单位相约同去拜祭祖先的山坟 , 祭品一般有烧猪、烧鸭、包点、甘蔗、水果、茶饭酒等物品 。新中国成立后仍保留一家一户于清明节期间拜山的传统风俗 。
四月初八浴佛节 不少农家在当天仍有蒸制栾西叶饼以供全家品尝的习俗,城中则多由包点小贩出售,该饼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
五月初五端午节 民间习惯于该日吃粽子,节前两三天便开始裹制 。粽子分碱水粽和蛋黄(或红豆)咸肉粽两类,喜用叶长有韧性、煮之生香的野生百合科长年生植物芦兜的叶裹粽,称芦兜粽 。
七月七夕乞巧节 传说中是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日子 。建国前有妇女在当天晚上摆设自己精心巧制的供品以拜“七姐”和供别人参观的风俗,其用意是乞求赐予做针线活的技巧 。今无此俗 , 但家中有婴幼儿的民家 , 还喜用上造谷浸水泡制谷秧(俗称仙秧)拜月亮(又谓拜七姐) , 晒干后备用 , 是医治婴幼儿夏季热病的良药 。
七月十五中元节 又称鬼节,本为佛教的盂兰盘会(中山人称之为盂兰胜会) 。而民间习惯于农历七月十四日杀鸭祭祖,七月十五日入夜在街上烧衣纸祭鬼 。已婚妇女则有“担十四”的习俗 。由于回娘家时肩挑鲜鱼、活鸭、猪肉等食品,故有“担十四”的说法 。改革开放后 , 仍保留此习俗,不过把礼物改为现金 。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这是民间的一大节日 。从农历八月初一起,市面上就有各种中秋月饼出售,人们争相购买以馈赠亲友或孝敬长辈“俗称送中秋” 。当晚,儿童们挑着贺中秋的各色灯笼穿街过巷嘻戏,主妇们则把美味的食品(包括鱼粥或鸡粥、月饼、田螺或石螺、芋头、菱角以及各种鲜果等)置于露天的桌面上,合家边拜月边吃饼赏月 。
九月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南朗人历来有在九月九日当天登高的习俗 。登高者多为青壮年人,地点多在大车村蒂峰山 。
冬至 民间喜用三牲(鸡、猪、鱼)祭祖,南朗已婚妇女有“担冬”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带活鸭、鲜鱼、猪肉等食品 。一般冬至前几天开始“担冬” 。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 俗称年三十或团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 。南朗人习惯在年底前的几天里选择一天“团年” 。是日全家大小,包括出嫁女也回娘家团圆 , 共进团年饭,热闹非常 。“逛花市”是南朗人除夕晚上的一项娱乐内容 。每年的花市于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前后开始 , 到除夕午夜前达到高潮 。到花市选购合意的花卉、年桔布置家居,增添春节喜庆欢乐的气氛 。
1、洗邋遢
“年廿八,洗邋遢”,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 。人们在年廿八的时候,都会将家中的香炉、房间以及除了厕所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打扫一遍 , 以干干净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人们还会换上新衣服,洗洗脚,让自己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 。
2、放鞭炮
人们在年三十晚十二点正一起燃放鞭炮,驱走不吉利的鬼怪――“除夕” , 家家比赛放鞭炮,看谁家的响 。
3、做点心
在大年三十前几天 , 许多老太太就开始做煎堆、油角和松糕等传统食品,送给亲朋戚友 。亲戚朋友们也会把自家做的小吃互相赠送,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 。
4、吃年夜饭(团年饭)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的家人都会齐聚在一起吃晚饭 。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在外工作的,都会赶回到家,一起帮忙做些家常菜,然后看着电视,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直到深夜 。
5、发“财神”
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街上的一些乞丐就自己制作一些“财神贴” , 一家一户地敲门派发“财神” 。因为是过年,开门的主人都会给乞丐们一个小小的红包 。
扩展资料:
其他地区春节习俗:
1、海南
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 。“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 。
初一凌晨 , 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 。“斋饭”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 , 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 , 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
2、四川
四川过年 , 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 。初一早上吃汤圆 。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 。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晚上(城市中)逛灯会 。白天?。砘幔┎韫莘浅H饶? ,有许多川剧、评书等表演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山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准备新衣服
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 。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 。有些老年人 , 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 , 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 。此习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 。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不穿新衣,来年就不好了 。
洗邋遢
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 , 迎接新年 。这最初是广府人的过年习俗 , 但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个广东,大家都有共识,这一天就是打扫卫生,清除一整年的灰尘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坏运气 。
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 。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 。这一风俗已逐年淡化 。
贴春联、年画
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 。厨房、牛栏、猪圈、鸡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 。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
拜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 。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 。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 。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 。
[广东春节神秘习俗]广州人过年不看春晚全都在这儿??一条每年只存在三天的神秘街市~体验千年民俗活动“行花街”
说广东的春节习俗太笼统了,广东实际上也分很多区域的 , 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各有各的习俗 , 你最好说仔细点 。潮汕地区呢,从腊月二十八九就开始有人拜年了,一般是下属去上司家,还有就是很尊敬的长辈先去走走 。大年初一回娘家,有的是大年初二,之后就是朋友亲戚之类的拜年串门了 。去给人家拜年一定得带上一对大橘(现在的人为了方便 , 通常都是选小小的放袋子里,年轻人连礼品手信都不带的,就直接带对大橘) 。大橘去到人家家里一定要拿出来 , 走时要记得带走,不然就意味着你一年的好运都留在人家家里的给人家了,小时候是换成人家家的大橘 , 现在一般都是拿回自己的 。还有一定要给小孩子的压岁钱,一般就是十块二十块,也很多是五十或一百块的 , 看收入阶层咯 。还有就是放鞭炮,贴对联这些别的地方也有啊 。还有,除夕那天早晨或凌晨要拜天公,烧红烛,放鞭炮,很热闹,还有很多节目 , 总之很多外地的来了都说比自己当地的要有气氛得多 。当然,各个地区的还会有不同的 。
广东过年风俗,广东台山的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广东春节习俗有哪些?、逛花市 , 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哦~~春节逛花市的风俗 , 据说在中国唯广州独有,花市 , 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 , 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 。后来这个习俗逐步推及辐射到其他县市(前天晚上我也逛了一次,明天下午还要去~~),成为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 。每年的春节前几天(往往是春节前5-6天吧,有些地方是3天)花市就开始了,街道两边都摆满了各种花,有水仙、北合、桃花、玫瑰、菊花、杜鹃、盘景、柑、桔……花市一直摆到除夕午夜 。
广州的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 。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 , 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 。摆在家中的柑或桔都要挂上红红的利是封 。
2、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 。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 , 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其实就是春节前要搞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 。为了这个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 , 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其实现在也不仅仅局限在年廿八这天,就是过年前搞好清洁 。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 。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 , 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
3、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 。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 。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 , 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 。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 。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⑶鄄耍ㄇ诹Γ⒋兴猓ù泶稀⑺悖⒅硎郑ㄔ劣镉刖褪忠艚? ,通常与发菜一起弄 , 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4、压岁钱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说了 。“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 。
5、贴春联、年画,放烟花、鞭炮春节到了 , 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年画,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这个也比较普遍,不多说了 。不过现在广东人,贴年画的已经越来越少 。现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烟花鞭炮,过年已经没有鞭炮放了,烟花往往政府组织一次烟花晚会 。现在一般只有在乡村才可以燃放烟花和鞭炮 。
6、拜年亲戚朋友间的相互拜年一般都是新年后的 。不过现在在过年前都有人提前拜年了 。
7、做酥角 , 做煎堆,包粽仔,做誓在过年前几天 , 就要做酥角、煎堆、誓(类似糕点)及一些各种名堂的糕点,还有包粽仔等,相对于一些地方过年要做年糕的习俗 。不过近10年,酥角已经很少做了 。煎堆超市、商店有得买也比较少人做了,而且煎堆多是珠三角一带特色 。粽子和誓还是继续做的 。城市里的就基本很少人做了,多用其他商场市场买到的代替了 。
8、食汤圆年三十晚 , 一家人在一起食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现在汤圆在超市和商场都有得卖,而且品种也多 , 更是方便了人们 。
9、舞狮,舞龙广东过年也又舞狮和舞龙给人拜年 。舞狮和舞龙,动作性强,极富观赏性 。舞狮大约始于汉代后,也是我国民间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项目,春节、元宵最为多见 。中国原不产狮子 , 《后汉书》载汉章帝时月氏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贡狮子,当时名为“狻猊” 。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雄健、威武的狮子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 , 又模仿狮子的形象和动作,逐渐形成狮舞,庆典喜日以此为乐,并期望驱魔辟邪,故有“辟邪狮子”之称 。舞龙,它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 。舞龙现在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 。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布龙” , 节数不等,多为单数,一般每条长龙由11人,或13人组成,最长的达百人之多 。舞者各持棍撑起一节,由一人持绣球在前面戏龙,引诱龙去抢扑、戏耍,尽力模仿龙戏宝珠的各种姿势,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摇头忽摆尾 , 或腾跃 , 或翻滚,或直立,或盘旋 。在不同大小的场地表演出不同规格的动作 。表演时有锣、鼓伴奏 , 龙随乐舞,舞狂乐沸 。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 , 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 , 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 , 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临走 , 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 。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目楸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 , 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广州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州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 , 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 , 不能打坏 , 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 。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 。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 。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 。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 , 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 。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 , 吃药不断 。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 , 不可铺张浪费 。
答案补充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 ,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 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1.行花街,逛庙会,以前老人家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 。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 , 金桔代表如意吉祥 。”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
2.舞醒狮,春节期间很多商场都会请来醒狮队 , 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逐户去拜贺 , 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 , 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 。
3.买金桔,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 。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 , 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 。桃花之于广东人 , 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 。
4.食年糕,年糕包括有:糯米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等等,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长大、步步高(糕)升 。
5.派利是,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
1、洗邋遢
“年廿八 , 洗邋遢”,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 。人们在年廿八的时候,都会将家中的香炉、房间以及除了厕所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打扫一遍,以干干净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人们还会换上新衣服,洗洗脚,让自己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 。
2、放鞭炮
人们在年三十晚十二点正一起燃放鞭炮 , 驱走不吉利的鬼怪――“除夕”,家家比赛放鞭炮,看谁家的响 。
3、做点心
在大年三十前几天,许多老太太就开始做煎堆、油角和松糕等传统食品,送给亲朋戚友 。亲戚朋友们也会把自家做的小吃互相赠送,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 。
4、吃年夜饭(团年饭)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的家人都会齐聚在一起吃晚饭 。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在外工作的 , 都会赶回到家,一起帮忙做些家常菜,然后看着电视,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直到深夜 。
5、发“财神”
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街上的一些乞丐就自己制作一些“财神贴”,一家一户地敲门派发“财神” 。因为是过年,开门的主人都会给乞丐们一个小小的红包 。
扩展资料:
其他地区春节习俗:
1、海南
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 。“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 。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 。“斋饭”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 , 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
2、四川
四川过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 。初一早上吃汤圆 。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 , 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 。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晚上(城市中)逛灯会 。白天?。砘幔┎韫莘浅H饶郑?有许多川剧、评书等表演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山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广东春节习俗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
2、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
3、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 。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 。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 。广东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 , 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
4、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 。在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这时出现了一只神兽 , 神兽走过的地方 , 瘟疫全部消失了 。为了报答神兽的恩情,乡民们便用竹篾和纸,扎成神兽的样子,配合鼓乐舞动,以表示礼祀之心 。
因为神兽的模样酷似传说中的狮子,因此又被乡民们称为“瑞狮”,而“瑞”在粤语中和“睡”是谐音,叫“睡狮”不吉利,为了避讳,加上“瑞狮”也暗喻着驱邪镇妖的寓意,便将“瑞狮”改为了“醒狮” 。
5、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 。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岁钱
广东春节习俗很多 , 随地点不同习俗也不都一样 。下面介绍三种:
1、逗利市
拿红包相信是每个小朋友春节最期待的一件事,春节派红包相信是各个地方春节都必备的环节 。晚辈给长辈拜年 , 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能挣钱的后辈也会给不能挣钱的后辈和长辈发红包,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辟邪求吉 。压岁钱在广州叫做“利是”,在潮汕地区则叫做“压腰钱”或“压肚腰” 。
2、逛花市
“年三十晚行花街 , 行过花街先过年”,广州春节必备的的行花市 。赏花、品花、买花 。人人都会买上几颗年花回家 。
3、观音开库
【广东过年风俗,广东台山的春节习俗】农历正月二十六,是广东省南海西樵山、东莞观音山延续上千年的"观音借库"的日子 。每逢春节,来自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台地区的10余万信众都会涌向观音山登高祈福,向观音菩萨借库求财 , 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 财运亨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