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专栏:别和你妈当闺蜜

硕博心理撰稿人:张茜

说在前面:
【孩子|心理专栏:别和你妈当闺蜜】我妈说 , “我要和你当闺蜜 。 ”
我说 , “我和闺蜜背地里都骂人的 , 你要和我一起骂吗?”
她想了一下 , 说 , “算了 。 ”
之后几天 , 她总时不时问我 , “你们骂谁?” , “有我吗?”
这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经历 , 可不是段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经常会看到网上说 , 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 , 当铁磁 , 做闺蜜 , 还列举了12345……种好处 。
一些家长也很推崇这样做法 , 认为这是先进的育儿理念 。

孩子|心理专栏:别和你妈当闺蜜
本文图片

有位妈妈坐在咨询室里放声大哭 , 她说 , 她家孩子从小与她无话不谈 , 她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 , 出门经常被人称赞是闺蜜 。 别人都很羡慕她 , 她自己也非常自豪 , 觉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 。
某天 , 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来 , 给她说了一些事 , 妈妈非常吃惊 , 这些她不仅不知道 , 很多还与她从孩子那里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
孩子不仅隐瞒了很多事 , 还做了很多超出她想象的事 。
自己眼中的乖乖女 , 突然就被打破了 。
这位妈妈以为她掌握了孩子的动态 , 对她就是完全了解的 。
作为人 , 我们常常连了解自己都困难 , 怎么能这样要求一个孩子?没有这层认识 ,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 大人比孩子还崩溃 。
好像不仅亲子关系紧张了 , 连朋友关系也没有了 。
我身边的闺蜜 , 从几十年的手帕交 , 到交往几个月的新朋友 , 乌泱泱一个“闺蜜团” 。 在这个话题上 , 自觉还有一些发言权 。
我个人是不同意家长和孩子当闺蜜的 , 我们可以“像闺蜜”而不能“当闺蜜” , 一字之差 , 十万八千里 。
这和我们本身的身份有关 , 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
闺蜜不仅是谈得来的朋友 , 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亲人” 。
她和亲人不同之处在于 , 我们有着差不多的经历和价值观 。
上学的时候 , 闺蜜更是重要 , 我们一起吐槽学业艰难、老师的秃头 , 妈妈爸爸的管教;工作后 , 我们还能抽空说说同事的八卦 , 领导的“小话”;结婚啦 , 可以各自抱怨抱怨老公、孩子 , 永远解决不了的婆媳关系……
我们经历着差不多的人生阶段 , 用差不多的方式 , 解决差不多的问题 。 我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 , 也是平衡的 。
青春期最明显 , 我做错事了 , 家长训我我可能不听 , 如果闺蜜说 , “这里有问题”我可能会去认真地反思 。
这就是差别 。
闺蜜之间最重要的是平等 。
我们在成为闺蜜之前 , 经历了很多“磨练” , 我们跨过了彼此设置的种种考验 , 才能坐在一起谈那些可能在大人看来很蠢 , 对我们而言却很重要的事 。
闺蜜就是我们可以彼此放松 , 吐槽的安全空间 。
关键是 , 她和你周围密切接触的人员没有牵绊 。
你能和你妈吐槽你老公吗?或者 , 听她吐槽她老公?
有些家长说 , “会啊!我们经常说 。 ”
那孩子与夫妻中另一方的关系好吗?
在家庭中 , 有一种对亲子关系很有杀伤力的做法 , 就是“站队” 。
跟孩子去抱怨另一方 , 其实是在拉帮结派 , 无意中让孩子去做选择——谁对谁错?你到底是要偏向谁?特别是那些在夫妻关系里受了委屈的人 , 向孩子告状 , 让孩子来评评理 。
他是孩子啊!
你让他用什么角度来看待被攻击的一方呢?当长辈?当后辈?或是外人?似乎都不现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