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因听力障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他是怎么变得积极乐观的?( 二 )



一个孩子因听力障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他是怎么变得积极乐观的?
文章图片
还好我走上了自我觉醒的个人成长之路 , 经过多年的读书、学习与探索 , 现在的我已然从内而外地焕然一新了 。
最主要的感觉在于
内心力量的增强 , 信念的重塑
, 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 无论是育儿 , 夫妻关系 , 抑或是人际交往 , 都在向好发展 。
仔细回想成长之路 , 在重塑信念的过程中 , 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 从觉得自己不行到认为自己可以 , 这是一大步 。
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曾说:
“不论你认为自己行 , 还是认为自己不行 , 你都是对的” 。
认为自己行或不行 , 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信念 。
然后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 去真正实践那些自己一直以来都认为不行的事情 , 再慢慢地建立起自信 ,
增强对自我的一种掌控感

最后是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认知 , 能够
接纳自己
的不足 , 懂得
爱自己
, 同时也笃定地
相信自己 。

一个孩子因听力障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他是怎么变得积极乐观的?
文章图片

活出乐观
悲观不是天生的 , 乐观也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
乐观和无助一样 , 也是可以习得的 。
继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发现习得性无助后 , 在后来他又重做实验 , 教会那些无助的小狗学会控制电击开关 , 躲避电击 。
实验结果证明 , 通过教小狗躲避电击 , 控制电击开关 , 那些小狗们不再屈服于无助 , 而是又重新活跃快乐了起来 。
这个发现让塞利格曼认识到 , 人的快乐也是可以习得的 。

一个孩子因听力障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他是怎么变得积极乐观的?
文章图片
他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明确指出 , 乐观的作用是无法衡量的 , 只要你怀揣着对未来的
积极信念
, 你一定可以过得更幸福 。
看到了吗?“
积极信念”

习得性无助是消极信念 , 而习得性乐观是积极信念 , 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信念 , 都是一个人精气神的外在表现 。
正如我的朋友华伟 , 他从对自己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悲观无助 , 到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 , 对未来充满希望 ,
活出积极乐观的生命状态来 , 这一切都源于他信念的改变 。
活出乐观 , 要先看到自己的想法 , 与自己的内在对话 , 挖掘出自身的习得性无助模式 。
然后 ,
重塑信念 。
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在教育孩子 ,
帮助没有自信的孩子重建自信上 。
《教练型父母》一书里有语:
“我们爱孩子 , 就要在信念上 , 从我们的内心深处让孩子感受到 , 我们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 , 永远不会变 , 更跟他的表现无关”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 就是
从信念上相信自己我能行 , 我可以 , 看向的是积极 , 充盈的是正能量 。

一个孩子因听力障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他是怎么变得积极乐观的?
文章图片
结语:
习得性无助 , 人人都有 , 包括孩子 。
但比习得性无助更重要的是 , 我们需要
看清自己的无助模式 ,
然后打破它、粉碎它 ,
一个孩子因听力障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他是怎么变得积极乐观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