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很多人认为,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可能和两个人不沟通有关,但其实,有些看似没有争吵的沟通,也是婚姻的杀手,即两个人长期避免真实沟通 。
也就是说,两个人为了保持自己在对方心中的良好形象,都在隐藏真实的自己,最典型的做法是,不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以显示“我爱你” 。
比如,一直为家付出的妻子,在婚后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虽然她内心很苦闷,但她从不和老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她不想让老公感觉到挫败,觉得他没有给她一个幸福的家,所以以,她和老公每天都会看似和谐地沟通着,在外人看来,他们也过着甜蜜的生活 。
但我们可以预见,这样的状态迟早会破坏婚姻,因为假的真不了 。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呢?以及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到底该怎样沟通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
文章图片
1.不能表达真实需要的人,可能是害怕被拒绝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曾指出,给孩子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有12种类型,其中专制型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就是“被拒绝”的伤害 。
因为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且孩子不能质疑父母,他们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或想法,更多的是拒绝孩子,而这在孩子内心就形成了“我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更重要的是,许多专制型父母倾向于把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这也让孩子失去“反抗”的意识,而是选择彻底服从父母,以感觉到被爱 。
就像那些从小没有被重要抚育者(主要是妈妈)好好爱过的的孩子,他们的吃喝拉撒睡玩等需要从未及时被满足过,孩子可能认为“是他们太忙了,所以才忽视自己”,也可能怨恨他们,再或是给自己一个合理化的理由,即“我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孩子” 。
带着这样的感受长大后,他们很可能会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 。
正如前面说到的妻子,她很可能害怕说出自己的需求被拒绝,在她内心,或许住在一个不值得被爱的自己,所以她才总是以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为主,忽视自己 。
文章图片
2.不能表达真实需要的人,还可能和成长经历有关
前面说了,从小被忽视的孩子,可能因害怕被拒绝,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在父母严格管教下成长的人,也可能不会表达需求 。
也就是说,专制型的父母,不仅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小时候,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
比如,从小被父母过多干涉的孩子,成长过程也是在家里一堆“应该”和“不应该”条文中进行的,长大后会一再被父母的养育行为强化 。
爱美的女孩想留长辫子,或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但妈妈总和她说,留长头发妈妈没时间帮她打理,或总让她买最便宜的那一件衣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子,在今后的亲密关系系中,很可能习惯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味地为对方付出,因为那些长年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告诉她们“我不值得!”
可见,这样的强化过程,也会让一个人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 。
文章图片
3.不能真实表达“需要”,是很多亲密关系破裂的原因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60岁之后,断掉这两种关系,日子才会更安稳
- 别强求 异性关系再好,如果你收到这4种暗示,就算了别强求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异性|女人想和你发展一段关系的信号:3个“默许”
- 恋爱|亲密关系中,有着顶级吸引力的女人:主动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