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误杀2》了吗?——一文读懂《误杀2》( 四 )
文章图片
情绪逐渐积攒 , 在那一瞬完全释放 , 这个父亲的眼神 , 从绝望到坚定 , 令人泪目 。
肖央这个片段的眼神表现 , 动作设计 , 情绪切换 , 下定决心前后的脸部变化 。
可以说 , 代表了目前国产犯罪片演技的最高水准 , 足以封神 。
而“误杀”的深意 , 也在其中:这个角色始终感念的 , 是这个家庭的完整 , 以及不得不做的牺牲对妻儿会有怎样的影响 , 连后路都有仔细铺好 , 这是一场父亲完美计划中的“误杀” 。
是一个小人物对命运的反抗 。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编剧 , 而林日朗用自己的生命 , 为这个剧本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结局 。 哪怕这个结局是悲壮的 , 但对一个父亲来说 , 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
点题之笔都在于那句句台词:“你不知道一位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
文章图片
3、内核:看懂“误杀”内核 , 才算懂得“误杀”
可以说 , 在故事、必要的商业元素和演技之外 , 故事内核才是整出“误杀”的关键 。
要读懂影片的内核 , 就要理解本片围绕孩子和父亲的三个关键词:
一、萤火虫 。
影片英文片名叫「FirefliesintheSun」 , 也就是白日萤火虫 。
片中八岁儿子问父亲林日朗:“为什么萤火虫在灯光下就不亮了呢?”林日朗愣了一下回答说:“他们的光太弱小了 , 要到黑暗里才能发出光亮来 。 ”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萤火虫为了节省能量 , 只在夜晚发光 , 但即便如此 , 它们的生命也只有短短5天 。
而林日朗就是片中的「萤火虫」 。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父亲 , 一开始便带着孤注一掷的悲壮 , 哪怕在黑暗中 , 也要为爱拼了命发光 。
二、孩子 。
片中最残酷和现实的一句台词是:“有的孩子是孩子 , 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 ”
有观众问 , 最后肖央饰演的这个父亲 , 赢了吗?
我的答案是:从一开始 , 林日朗就不可能赢 。
文章图片
因为他费尽心思抢的 , 其实是儿子本应有的权利 。
这样意味深长的结局 , 又让这个故事 , 最后落到民生问题与社会议题上 , 就像导演戴墨说的 , 与《误杀1》的“爽片”风格相比 , 《误杀2》更像一部“狠片” , 涉及警与民、情与法和医患关系等不少社会话题 , “其中对立的内容会更加直击人心” 。
三、“误杀” 。
电影中一个有趣的设计是:林日朗的公共形象 , 一直在变化 。
片中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 林日朗把孕妇夫妻人质放了出来 , 他们出来后对媒体说:
真正的坏人不是劫犯 , 那个抢走心脏的人才是!
于是民众都开始力挺林日朗 , 可是当林日朗“杀”了警察 , 民众又说:亏我们还力挺你 。
而当最后的结局出现 , 大众都沉默了 。
就像导演戴墨说的:如何分辨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文章图片
“我们没有办法用一个事情去定义一个人 , 因为对于一个人的定义就是一层误杀 。 ”
但被“误杀”的林日朗 , 到底是个什么人?
作为一个编剧 , 他不会没有想到最坏的结果:哪怕他的布局精妙无比 , 但如果抢心脏的人权势滔天呢?如果心脏已经移植用掉了呢?
所以 , 他会在给儿子写的信中说 , 「我曾经以为 , 我能够一辈子陪在你的身边 , 但仔细想想 , 谁又能陪谁一辈子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你且悄悄努力,慢慢等待,上天自有安排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卡耐基告诉你:提升女人气质的方法,在于这四点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米饭|你有多久没吃到米饭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