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说:“我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父母对上大学的执念( 二 )


文章图片
老巴犹豫再三 , 选择把自己落榜的噩耗告诉父母 , 父母当然大失所望 , 但事已至此 , 他们只能安排老巴去做皮鞋匠学徒 。 老巴肯定不愿意 , 别人都风光上大学 , 自己只能做个皮鞋匠 。
从这里他开始盘算:怎么没有大学录取通知 , 还能有大学可上?他不停思考 , 终于想到了好主意 。
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创办了一所个性化的大学 。
在这里很多学渣找到了自己的特长 , 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做出了优秀的成绩 。

一位母亲说:“我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父母对上大学的执念
文章图片
而做为创始人的老巴 , 最后告诉父母 ,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 看待一个孩子不应该以成绩的优胜劣汰决定 ,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因材施教 。
父母应当从孩子的自身条件出发 , 让他获得成长 , 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
苏轼有句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
同一件事 , 从不同角度看就会不一样 。 每个父母都应该 , 从不同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 , 学会欣赏孩子的长处 。
任何孩子成才都没有快速的捷径 。 一件事情不是只有一个选择 , 所有事情都有无数种可能 。 上坡路辛苦 , 唯有备选计划路线 , 才能持久 。
高考读大学 , 不是唯一的出路 , 人生还有备选方案C计划 。 孩子的热爱有所选择 , 日后才有可能成为谋生的一技之长 。

一位母亲说:“我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父母对上大学的执念
文章图片
03
困境藏于心 , 但一定跟自己对话
不向困境屈服 , 才更大胆、更积极地向其挑 。
困难可以放在心里 , 但一定要学会自我梳理内心的垃圾 , 自我对话 , 自我安慰就是很好的梳理方法 。
看过一部儿童励志的电影《走路去上学》 , 豆瓣评分8.7 。
故事发生在云南怒江贫困山区 , 一条河隔开了家和学校 。
奶奶卧床不起 , 姐姐娜香放学回来 , 熟练的溜索过江请医生 。
瓦娃在山里没有玩伴 , 最高兴的是等姐姐放学 , 和他说学校的事情 , 把在学校做的风车给他玩 。

一位母亲说:“我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父母对上大学的执念
文章图片
瓦娃很想上学 。 妈妈却坚持让爸爸回来带着他 , 才可以溜索过江去上学 。 他趁妈妈干活 , 独自偷偷溜索过江走进心仪已久的学校 。
看到善良的老师 , 老师发现孩子穿着拖鞋 , 给孩子们量脚长捐了一批鞋子 。
鞋子到了 , 老师和娜香一起度江去家访 。 她在娜香家里发现了那个偷听她讲课的小男孩 , 无意戳破了瓦娃过江的秘密 。
妈妈很生气 , 但瓦娃想要姐姐的鞋子 , 可姐姐要上学 , 瓦娃不得不把鞋子还给姐姐 。
老师知道了 , 根据瓦娃的尺寸买了双鞋子 , 让娜香带给瓦娃 。 可在过江时 , 鞋子掉进江里 , 姐姐失手也掉了下去 。

一位母亲说:“我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父母对上大学的执念
文章图片
瓦娃抑郁了 , 心里特别想姐姐 。 电影的最后 , 路修好了 , 瓦娃也终于能走路去上学 。
可瓦娃心里还是特别难过 , 如果不是这条江 , 阻隔了他的上学梦 。
他也不会失去姐姐 , 也不会上不了学 。 但是他很坚强 , 常常鼓励自己度江 , 走进心仪已久的那所学校 。
面对困境 , 沮丧的心情 , 瓦娃内心经常本能的会跟自己进行对话 , 就像姐姐在时安慰弟弟一样 , 鼓励他 , 支持他振作起来 。
因为他必须习惯 , 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 , 却永远失去姐姐的事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