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芳|报告文学丨尹红芳:灵魂歌者( 四 )


念念不忘 , 必有回响 。
在艰难的坚持和守护中 , 花姐和她们演出团的山歌日渐唱出了一定的影响力 。 2017年 , 花姐顺利创办了龙湾湿地公园艺术团;2018年 , 由于出色的表演成绩和社会影响力 , 花姐被评为新化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2020年 , 她亲自编排的以新化山歌为基础的情景剧《原声梅山》 , 获得娄底市第二届乡村艺术节决赛一等奖 。 这一年 , 花姐被评为娄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那也是她第一次 , 拿到娄底市的奖金 。 面对沉甸甸的荣誉 , 花姐更有信心了 。 为了保持团队的演出积极性 , 她拿出市里奖励的全部奖金 , 又拿出自己和爱人多年来省吃俭用的费用 , 一共近三万 , 将村里的荷塘搭建成了山歌表演舞台 。
龙湾村的人们发现 , 夏季的荷塘 , 不止看到盛开的荷花 , 闻到荷叶的芳香 , 还经常听到阵阵山歌嘹亮 。
山歌哪个好唱哎口难开哎矮
杨梅几好呷树难栽矮哎
不要那个猪羊哎矮哎不要酒啊
一句山歌带妹回尔额
唱底给好呢
唱底给乖态
唱底那个寃家挨笼来 。
唱底哪个宾客满堂坐哎
唱底那个牡丹哎朵朵开
朵朵开哎
全村人都知道 , 这是“花姐”们的歌声 , 这歌声 , 越来越欢快 , 也越来越筋道 。
曙光再现
蒙蒙晓雾初开 , 皓皓旭日方升 。
收获的喜悦让花姐的内心 , 更加坚定 , 也更加开阔了 。 此时 , 她不仅想着要把这份对山歌的爱延续下去 , 而且还有了点小小的“野望”——要把龙湾村的山歌 , 发展成为新化山歌中最具原生态代表的山歌 。 如果这样 , 那祖祖辈辈的生活 , 世世代代龙湾山歌人的梦想 , 也就深深地铭刻在这山歌里了 。
可是 , 要达成这样的愿望 , 她一个人的力量 , 是多么弱小啊!
其实 , 除了偶尔出去表演和日常的辛苦排练 , 能获得一些成就感和幸福感 , 她每天的日子 , 亦如往常 。 为了生计 , 她依然每天要干农活 , 喂鸡、放羊 , 做饭、洗衣 , 一样都不能少 。
在忙碌的日子里 , 想想那些梦想 , 花姐无奈地笑笑 , 却总是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
可是 , 不管在哪 , 她都会唱起山歌 , 而随着那悦耳的歌声飘起 , 她的所有烦恼便会化为乌有 。
常言道 ,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 正是花姐坚持不懈地歌唱 , 为她的山歌事业迎来了新的曙光 。 多年来 , 她孜孜以求地等待 , 默默无闻地付出 , 终于等到了一个生命转折的重要契机 。
有一天 , 她在天华广场参加完山歌演出 , 村主任将她叫过去 , 向花姐介绍:这位是我们省财政厅来的扶贫干部 。 花姐抬头看去 , 只见一个带着黑边眼镜的青年人热情地向她伸出手来 , 对她说:你的山歌唱得真好 , 我们龙湾的乡村振兴大业 , 需要你们参与啊 。
淳朴的花姐此时还不明白 , 山歌和“振兴”有什么关系 , 她只是觉得 , 眼前的这位青年干部 , 给她一种很亲切、很和煦的感觉 , 对方仿佛散发着温暖而纯净的磁场 , 让人信服 , 给人希望 。 “我感觉看到了光 。 ”花姐后来如是说道 。
这位年轻的干部 , 名叫欧阳赞友 。 2021年5月12日 , 欧阳赞友来到龙湾 , 负责这里的乡村振兴工作 。
有一天傍晚 , 欧阳赞友绕着村中小道慢跑 , 听到了一阵阵悠扬的歌声 , 歌声时而婉转 , 时而高亢 , 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憧憬 , 令人神往 。 好几次 , 他循着歌声去寻找唱歌的人 , 却总是失望而归 。 直到后来 , 在一个破烂的猪圈旁边 , 他感觉歌声越来越清晰 , 走近一看 , 只见一个不修边幅的中年女性 , 一边喂猪 , 一边高歌 ,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 , 衣衫有些污秽 。 奇妙的是 , 一边是群猪进食“呶呶”不绝 , 一边是如天籁般的山歌荡气回肠 , 在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魅力的交织之下 , 竟让欧阳赞友产生了一种异样的美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