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思想在双童的管理实践——“一根吸管”的成长之路( 三 )



德鲁克思想在双童的管理实践——“一根吸管”的成长之路
文章图片
2015年开始 , “双童”在德鲁克思想影响下 , 将“长期主义、社会属性、自利利他 , 做一家有利于社会的好企业”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 , 理解企业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 理解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 企业在获得良好经营效益的同时 , 应该着力于群体的改善 , 对影响员工工作和生活的硬件、薪资、福利、环境等进行持续的改善 。
“双童”通过经理人再造和持续推动的创新 , 创造出卓越的成效 , 获得了远高于一般小商品制造企业所能获得的价值创造 , 并持续形成的正向循环 , 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 , 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员工 , 改善厂区和周边社区环境 , 实现了在“一根吸管”上 , 有品质、有尊严的发展和生存 。
“双童”在近十年的经营转变中 , 深刻理解“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 在创造卓越绩效获得良好收益下 , 把很大一部分资源 , 用于对员工生活的改善 , 把尊重员工、重视员工 , 作为凝聚员工能动性发挥的杠杆和抓手 。 重视对员工和家属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健身和教育的投入 , 先后投入五千多万建造“三星级”员工宿舍 , 提供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 所有员工的宿舍 , 都配备了五星级酒店才会配备的高品质硬件 , 高品质提供员工就餐 , 并全部免费 , 员工家属的用餐也补贴一半 。
“双童”在明确规则的前提下 , 把中国传统的“家文化”作为凝聚员工的着力点 , 鼓励单身员工在企业内部谈恋爱、找对象 , 引导夫妻工和家属工在公司就业 , 鼓励有条件的员工带家属入住、共同生活 , 鼓励带小儿到公司一起入住 , 在身边就学和生活 , 鼓励带老人到企业 , 帮员工带小儿 , 通过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 , “双童”已成为浙江省“社区化工厂”的样板企业 。

德鲁克思想在双童的管理实践——“一根吸管”的成长之路
文章图片
再加上德鲁克关于企业是“社会公民”的思想影响下 , “双童”较早就理解到 , 企业作为社会的器官 , 需要履行和承担的责任 , 十多年前就开始就致力于企业碳减排、节能降耗工作 , 先后投入两千多万引进并建设了全方位节能降耗设施 。
“双童”近十万平米的厂区都是基于低碳、环保、智能、宜人的建筑理念 , 依据联合国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 融入雨水收集回用、废水处理利用、中水循环使用、余热采集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 , 等一系列能源回收循环系统 , 并在所有厂房的屋顶进行土地再造 , 设计并建造了上万平米的“屋顶菜园”和“屋顶果园” , 通过不算大的设计和投入 , 建设成为“屋顶有花园、资源不浪费、废物再利用”的环保型工厂 , 降低对社会能耗的依赖、缓解了社会能耗的紧张 , 减少对自然矿产资源的消耗 , 也为“双童”每年节省500多万元的能耗支出 , 并于2019年获得了义乌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的荣誉称号 。
在德鲁克思想的影响下 , “双童”把员工社区和社会整体 , 理解成命运共同体 , 从而自愿自发、释放出善待员工、善待生态、善待他人的“利他经营”模式 , 虽然从短期投入看、没有获得立竿见影的利益 , 但长期坚持、已成为“双童”与社会之间彼此互利的生态保障 , 企业的正向发展和盈利就成了自然的结果 。
2015年之后 , 基于人口红利结束下、要素成本的剧增 , “双童”在持续追求成长的过程中、受限于原有的经营模式 , 面临吸管产业、历经几十年挖掘已达产业链顶端的窘境 , 产业可继续挖掘的增长空间却越来越小 , 但年轻团队的成长诉求和期望、却在持续加大 。 再加上数字化环境下、新生代员工出现的种种新挑战 , 延续“过去的逻辑”已然失效 , 仅靠“专注和坚持”已难以突破巨变时代给“双童”带来的持续挑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