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一事无成?这种保护自己的本能,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二 )


NO.2
自我设限者的两个误区
在此之前 , 我们需要先了解自我设限者最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 正是这两个误区让我们选择了自我设限 。
1.错误的成就目标
自我设限者的第一个误区是: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采用的成就目标多为成绩目标 。
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在成就情境中渴望实现的目的 。 大多数研究者把成就目标分为两大类: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
掌握目标是指个体做某件事以发展能力为目的;比如读书是为了增长学习能力 。
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做某件事的目的是取得好成绩;比如读书是为了得高分 。
采取成就目标的人 , 失败后更容易内部归因 , 认为失败就是自己的问题 。 也因此 , 为了避免降低自我价值 , 他们更容易自我设限 。

为什么有的人一事无成?这种保护自己的本能,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文章图片
研究也发现 , 低自我设限者注重学习能力与过程 , 高自我设限者注重成绩目标 。 [4]
2.缺乏成长性思维
第二个误区 , 是我们反复提到的自我价值的问题 。
之所以一次失败就使得自我价值受损 , 是因为自我设限者常常不具备成长性思维 。
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会认为 , 人的能力与天分不是固定的 , 无论是智商、情商、口才等等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与投入来提升 。 [5]
相反 , 自我设限者常常对自己要求过高 , 忽视自己的小进步 。 他们太看重眼前这件事 , 一旦失败 , 就觉得一切都完了 。 因此为了避免失败 , 宁愿不开始 。
比如说 , 同样面对“考研可能失败”这件事 , 自我设限者会觉得如果考不上 , 就是我这个人能力不行 , 没考上我的人生就完蛋了;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认为 , 即使考不上 ,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提升 , 或是哪怕考不上我也可以重头再来 , 或是去找工作 。

为什么有的人一事无成?这种保护自己的本能,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文章图片
NO.3
如何激发动力 , 无惧失败?
如前所述 , 通常来说 , 自我设限者们更倾向于避免失败 , 也因此不愿意有所行动 。
而相比于低成就动机、高避免失败动机 , 高成就动机与低避免失败动机 , 往往会激发出我们的较强的执行动力 , 那具体可以怎么做呢?[6]
1.设定正确的目标
研究表明 , 目标制定的过程对动机至关重要 , 它让我们成为个性化的人 , 成为我们自己 。 好的目标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a.符合真实意愿
在一项研究当中 , 一群画画的孩子被分为两组 , 一组孩子被给予画画之外的额外奖励 , 另一组没有 。
结果表明 , 受奖励的孩子比没有受奖励的孩子 , 花在画画的时间更少 。
通过该研究可以发现 , 当我们设定与追求的目标过于依赖外界的反馈 , 而非内心真正想要的时 , 可能很难激发起强烈的执行力 。
真正喜欢与热爱的 , 或许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与行动 。

为什么有的人一事无成?这种保护自己的本能,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文章图片
b.有助于长期目标
Nuttin认为 , 人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转化为他所设定的自我 。 是他们现实的自我观念和理想的自我形象之间的建设性张力 ,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 。 [7]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愿意为一件事情努力 , 是因为我们知道做这件事 , 会增加未来变成我理想中样子的可能性 。
大叔的一个朋友 , 上大学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 就基本放弃了本专业 , 而选择了深耕自媒体行业 。
我记得当时他和我说 , 从事不喜欢的行业让他看不到未来 , 而自媒体能!深耕了3年的他 , 在互联网上也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