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世界粮食日的来历是什么?

1、世界粮食日的来历是什么?每年在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纪念日 。设立宗旨: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
世界粮食日,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 。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 , 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 , 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 。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 , 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性粮食危机不断出现,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背景下,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 , 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公众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 , 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
纪念日由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 ,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 。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
1979年11月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第二十届全体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规定自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目的在于唤起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长期存在粮食紧张问题,努力提升粮食生产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世界粮食日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 197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促进人们重视粮食生产,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了解,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等 。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10月1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中要求 , 各国政府在每年10月16日要组织举办各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 。
1972年 , 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 , 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 , 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
设立此主题日旨在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的高度重视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在这一天,世界各国应围绕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当年主题展开宣传活动 。
主题
1、2016年 气候在变迁 。农粮亦必变迁 。 
2、2017年 改变移民未来 , 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
3、2018年 行动决定未来 Our actions are our future 。
4、2019年 行动即未来 , 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 。
5、2020年 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 。
6、 2021年 行动造就未来 。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世界粮食日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  世界粮食日起始于1981年10月16日 , 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1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 。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
”民以食为天” , 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 , 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 2008年我国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超过了380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 。但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 , 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
国家粮食局将在当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 , 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2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起始于1981年10月16日,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 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
每年世界粮食日,包括粮农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都会开展各种宣传与纪念活动 。
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 , 活动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 。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 。
历年活动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同饥饿与营养不良作斗争” 。
1997年定为“投资粮食安全” , 目的是动员世界力量 , 增加农业投入,增强粮食有效供给能力 。
2009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 。
2012年10月12日,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办公室在济南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 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当天 , 国家粮食局将首次在全国广大粮食干部职工中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
2019年10月16日 , 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安徽合肥启动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世界粮食日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世界粮食日的由来(详细点)世界粮食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 。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
一、“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 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 。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 。但就在同一时期 , 全球有4.5亿人挨饿 。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 。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 , 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到20世纪40年代后 , 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 , 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 。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 。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 。“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
二、粮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以来 ,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
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翻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 。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 。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 。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几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只要技术手段之一 。然而 , 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 。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 。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
1 。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 , 引起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自然过程 , 但化肥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
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污染地下水 。化肥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随土壤中的水流移动,或透过土层进入地下水 。
2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过量而单纯地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或碱化;另外,制造化肥的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有的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 , 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 。例如,施用磷肥不可避免地给土壤带来镉、锶、氟、铀、镭、钍等有害物质 。施用磷肥过多,会使土壤含镉量比一般土壤高数十甚至上百倍 。有些化肥中还含有有机污染物,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别是用炼焦厂废气生产的氨水,含酚类超过千分之一,施用后造成土壤酚污染 。
3 。化肥对大气的污染
化肥对大气污染主要是氮肥分解成氨气与反硝化过程中生成的 N2O 所造成的 。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使大气质量变坏 。特别是氧化二氮气体在对流层内稳定,可上升至同温层,在光化学作用下,与臭氧发生双重反应:
N2O + O3–>NO + O2
NO + 02–>NO2 + O2
该反应消耗臭氧 , 破坏臭氧层 。有人推测,到2000年时,臭氧将应氮肥的施用而减少2% 。
4 。近海生物受到化肥威胁
大量化肥的流失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条件,已成为海洋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 。赤潮的发生,使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中毒或死亡 。
5 。化肥也会危害森林
最近西欧不少国家发现,一些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农业种植区内 , 大量树木不断死亡 。调查证实 , 使用的大量氮肥释放出的刺激性氨气 , 是除酸雨之外造成森林死亡的的另一个“祸首” 。
氨气被植物叶片吸收后就会形成碱性的氨离子,并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干扰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损伤植物叶片细胞,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轻者植物叶片受氨气的熏灼伤害,重者出现“氨中毒”和大面积叶片枯死 。氨气与氮氧化物共存是 , 二者对植物的损害具有协同效应,毒性更为强烈 。
6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如果不使用农药 , 全世界粮食总收成的一半,将会被各种病、虫、草害所吞嚼 。使用了农药,却只挽回15%左右的损失 。农药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给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的一面 。
目前,世界上农药的品种约有500种以上 。随着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结果往往是害虫、益虫一起消灭,而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只好不断加大药量 。真正作用与农业害虫的农药仅有10-30%左右,进入大气、水体的部分约为20-30% , 残留在土壤中的约有50-60% 。
大量使用农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能够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农药还会杀死益虫、益鸟 。所以,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相反还会使许多原来危害不大或不难防治的虫害变得不易防治 。这样就有可能使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将逐渐加重 。
7 。农业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农业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灌溉的负面影响 。农业灌溉加速了水冲蚀,致使土壤板结,盐碱化 。
8 。农业灌溉对水环境的影响
灌溉水通过对农田土壤的冲蚀、淋溶,将夹带泥土颗粒、矿物质、碱分和盐分、细菌、病毒、农药和化肥、还有灌区周围的生活污水等,经排水渠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污染地表水,增加水的矿化度、混浊度、影响水的气味、PH值、温度、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灌溉水经土壤入渗后也会使地下水受污染 。
9 。灌溉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由于灌溉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地下水 , 而地下水的补给又很缓慢 , 深层地下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过量开采地下水 , 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大量机井报废,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
……
人类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绞尽了脑汁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上出现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促进了粮食增产 。然而却又引发了称之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 。目前所用的塑料薄膜 , 大多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中极难分解 。在土壤中的残膜碎片,可存在400年之久 。太多的残膜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及肥力 。
一切办法想尽之后,为了得到生活所必须的粮食,人们不断烧垦森林,开辟耕地和牧场 。世界上大约有2亿公顷森林被开垦为耕地 , 大约3亿以上的人以此为生 。由森林支撑的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
三、纪念“世界粮食日”时的反思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 , 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 。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
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 。1968年 , 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 , 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 。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 。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 。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 。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 。
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 。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
民间环保组织,在今天应该做点什么呢?值得我们思考 。
197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World Food Day),旨在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此后,每年这一天,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一些民间组织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 。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已十分严峻 。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全世界有8.54亿人营养不良,每年有56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 。在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
粮农组织认为,如果国际社会要消除饥饿,农业必须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角 。发展农业对于拉动国家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但农业的发展往往受到投资不足的困扰 。粮农组织在一份题为“200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报告中指出,由于75%的饥饿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要想实现在2015年前将全球饥饿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
由于稻米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002年第57届联合国大会还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主题为“稻米就是生命” 。2004年10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 。
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
1981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2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3年: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1984年:妇女参与农业 (Women in Agriculture);
1985年:乡村贫困 (Rural Poverty);
1986年:渔民和渔业社区 (Fishermen and Fishing Communities);
1987年:小农 (Small Farmers);
1988年:乡村青年 (Rural Youth);
1989年:粮食与环境 (Food and the Environment);
1990年:为未来备粮 (Food for the Future);
1991年:生命之树(Trees for Life) 。旨在增强人们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意识,强调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林业与环境、林业与土地、林业与水资源 , 特别是林业与农业生产等相关性的认识 。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达170公顷,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1992年:粮食与营养 (Food and Nutrition);
1993年:收获自然多样性 (Harvesting Nature's Diversity);
1994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以强调全球缺水的严重状况和合理用水的必要;
1995年:人皆有食 (Food for All);
1996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Fighting Hunger and Malnutrition) 。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唤起国际社会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鼓励各国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各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为在本世纪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斗争;
1997年:投资粮食安全 (Investing in Food Security) ”,以敦促世界各国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积极行动起来;
1998年:妇女养供世界 (Women Feed the World);
1999年:青年消除饥饿 (Youth Against Hunger);
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 (A Millennium Free from Hunger);
2001年;消除饥饿 , 减少贫困 (Fight Hunger to Reduce Poverty);
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 (Water: source of Food Security);
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
2005年: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2006年: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
2007年:每个人拥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如下:
197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第20届大
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呼吁各国重视粮食生产,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并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了解等 。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强调社会保护对于消除饥饿现象的重要作用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社会保护最低标准,所在国应该确保需要帮助的人终生享有基本医疗保健和基本收入保障 。
数据显示 , 全球大约70%的人口得不到社会保护 , 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地区 。
粮农组织在今年10月13日发布的《201 5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中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护 。报告说,世界最贫困人口中只有三分之一获得某种形式的社会保护 , 国际社会应该尽早采取行动,为最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使世界不再面临饥饿问题 。
一、“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 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 。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 。但就在同一时期,全球有4.5亿人挨饿 。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 。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 , 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 。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 。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 。“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 , 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 , 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 。
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 。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世界粮食日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粮食日的由来是什么?“民以食为天” , 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 , 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
1973年和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 , 以唤起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 , 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1979年11月,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 , 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是因为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的这一天 。 

相关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 , 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 。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 。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 。
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 , 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世界粮食日的来历是什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粮食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