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仙女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如果全球真的变暖的话,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1、如果全球真的变暖的话,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首先,什么是新仙木事件?“新仙女木”是寒冷气候下的象征性植物,耐低温 。它出现在大约12500-11500年前 , 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好、地质证据最多的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 。大约13000年前,一颗彗星在撞击地球前发生爆炸,导致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导致大量动物灭绝,如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树懒、美洲狮等 。与此同时,克洛维斯人突然消失,地球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寒冷期,但新的仙木植物幸存了下来 。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新仙女木事件” 。
地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无数灾难,“新仙女木事件”是离我们最近的寒冷事件 。在此期间,英格兰南部的平均气温降至-8℃,冬季甚至更低至-20℃,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 。研究“新仙女木事件”对我们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为什么地球温度会急剧下降?科学家认为,彗星撞击地球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会融化格陵兰冰盖,改变大气环流的运行规律 。同时 , 爆炸相当于火山爆发 , 造成尘埃遮挡太阳,削弱太阳辐射 。
结果地球平均气温在短短十年内分别下降约7℃和8℃,持续数千年 。这么大的温度变化一定改变了地球洋流系统的运行,其中之一就是洋流环流被破坏了 。从过去2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开始,欧洲国家只在冬季遭受过暴风雪袭击 , 这是极端气候事件的表现 。年平均温度没有下降的趋势 。当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来说,几十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暖盐环流的周期达到1600年,可能没有什么异常的原因 。
笔者认为,新仙女木事件可能会发生,但强度不会那么大 。毕竟它们的触发因素不同,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但时空差异很大,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也会有很大不同 。
不会,新仙女木是由于陨石或者来自宇宙的力量,导致全面升温后突然下降,因而死亡无数,而内部的气温升高会有界限,也不会陡然降温 。因此不可能发生
很有可能引发新仙女木事件,真的是非常的可怕,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

新仙女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如果全球真的变暖的话,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气候学里的新仙女木事件是什么???新仙女木事件,也就是导致全球气候进入新仙女木期的事件 。这一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12800年时,在此之前地球处于温暖的间冰期[1]。突然的降温使得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 。
背景
1.29万年前,北美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突然灭绝,与此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 。此后 , 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300年的气候强变冷的“春寒期”,即新仙女木[2](YoungerDryas) 期 。研究人员指出:纳米钻石需要在宇宙爆炸产生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下才能形成 。凯内特说:“除
了外层空间的力量,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解释这些钻石的出现 。”他认为,这次彗星撞击地球 , 类似于大约6500万年前令恐龙绝种的彗星撞击 。
冰河世纪结束以后,地球气候于大约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逐渐地回升 。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逐渐上升 , 渤海、黄海、挪威海的草原被水淹没 。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 , 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 , 就在这时,在12640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了,世界各地转入严寒 , 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 , 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 。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 , 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 。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 。它的得名由来是:在欧洲这一时期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的残骸 。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
事件原因
科学家认为 , 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融化了格陵兰冰层,改变了气流并对气候产生影响,并引起灰尘的出现,而这些灰尘遮蔽了太阳,降低了气温,最后危及到植物和动物 。
该发现对近几十年来争议最大的3个问题做出了解释 。这3个问题是:克劳维斯人的突然消失、巨兽的灭绝以及地球温度的骤降之谜 。以前,人们一致认为是气温骤降导致了克劳维斯人的灭绝 。
凯内特说:“这些发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大约1.29万年前发生的彗星撞地球事件影响了北美的植物、动物和人类 。”
公元前8200年也有一次降温事件,在温暖的冰后期气候背景下 , 气温忽然下降 。它发生在公元前8490年-公元前8200年之间,持续不过两百多年,且气温下降的幅度、涉及的范围远远不及新仙女木事件 。
相关事件
原因
在欧洲大陆的西边,大西洋的东北区域,有一支自西南向东北流动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它给欧洲带去了温暖湿润的空气和丰富的降雨,使北欧的冬天不至于那么严寒 。这支暖流也相似地影响到北美东北部 。如果没有它,那么北欧的冬天就会变得异常寒冷 。不仅如此,北半球很大一部分地区的气温都要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是全球洋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员,它的变化会打乱洋流格局 。北大西洋暖流是温盐环流(Thermal-Haline Circulation,简称THC)的一部分 。THC就像一个巨大的传送带:在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部,分别有一个区域,海洋深处的冷水往上涌,来到海洋表层后 , 向西南流去 。这两支寒流会合于印度洋西南部,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大西洋,一路长驱北上,穿过赤道,流经墨西哥湾,流经西班牙、葡萄牙西海岸,向大不列颠、冰岛、格陵兰岛开去 。到达格陵兰岛南端的时候 , 由于水温降低,以及连续的蒸发浓缩,它变得又冷又咸,密度很大,于是在这里又下沉 。在海洋深处,这支海水循着来时的路,返回太平洋北部和孟加拉湾,然后再次涌到海洋上层 。大家可以看到,温盐环流流经很多海区和纬度,并且它的流量是很大的,所以它充当了在不同纬度之间运送热量和水汽的角色 。在从低纬度流到高纬度的时候,温盐环流带来热量和水分,这对于处在高纬度的挪威、英格兰等地区是十分珍贵的 。同样处在高纬度,北欧却没有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那么寒冷 , 就是这个原因 。不仅是北欧 , 几乎整个欧洲、北美大陆的温和气候都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 。如果它中断了,那么冰川就会在这个地区发育 , 首先是挪威中部的高山(格利特廷山脉)、阿尔卑斯、北美的阿拉巴契 , 然后,以这些地方为中心 , 冰川在大陆上铺展开来,覆盖波罗的海,覆盖北欧和北美的广大地区,分别形成冰期时的斯堪第那维亚冰盖和劳伦泰冰盖 。冰盖生长过程中,还会由于冰雪大量反射太阳光而造成地球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进一步降温 。
分析
新仙女木事件和8200年冷事件的时候 , 正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减弱、中止而造成上述一系列后果 。但是,我还没有谈到为什么北大西洋暖流会中止、这和全球变暖(就像《后天》里所说的那样)有什么关系 。
北大西洋暖流中止的原因是全球变暖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格陵兰和北欧的冰雪(主要还是格陵兰的)会大量融化 , 注入北大西洋 。这些冰雪融水是淡水,因此本该变得又冷又咸的北大西洋暖流的末梢却变淡了 。气温升高也使它不能变得像以前那样冷 。所以到了格陵兰岛南端的时候,北大西洋暖流的密度还是那么小 , 并不比周围的海水重,于是无法下沉 。既然这个地区的海水无法下沉,那么南边的海水也就没法北上,就像堵车一样,更南边的海水、以致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水也没法向这边流动 。于是,温盐环流就死了 。也就是说,当大量淡水涌入北大西洋的时候,温盐环流就有停止的危险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格陵兰岛的冰雪融水的确在逐渐冲淡北大西洋暖流 , 削弱着温盐环流 。
但是 , 新仙女木事件和8200年事件发生时,北大西洋的淡水来源却不是格陵兰岛的冰雪融水,而是另有来源 。
【新仙女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如果全球真的变暖的话,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影响
在8490年前,北美的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 , 在那里有两个被冰川形成的大坝围成的大盆地,积满了水,形成大湖 。这两个大湖,一个叫Agassiz,一个叫Ojibway 。它们的面积大约分别相当于美国的五大湖吧,储水量也大约相当 。公元前6400年 , 一直充当Agassiz大坝的冰块忽然崩裂,Agassiz湖决口,大量淡水经由哈得逊湾注入北大西洋,通过上面所说的机制,引起了一次持续几十年的北半球降温事件 。之后 , 气温回升 。但是,公元前6200年的时候,Ojibway也忽然决口了,又引起了一次降温 。这两次事件隔得很近,所以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8200年冷事件 。
证据列举
仙女木事件发生非常突然,但是至今仍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发生的原因 。比较流行的假说是彗星撞击地球导致温度下降 。
证据
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对北美纳米钻石的研究表明,大约1.29万年前,一大团彗星袭击了地球 , 造成地球的气温骤降 , 导致了长毛猛犸象和其他生物的灭绝,也让美国印第安克劳维斯人从此消失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考古学家东?凯内特领导的团队在1.29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这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钻石,并进行了研究,这些钻石散落于北美很多地方的泥土中 , 其中一处更是位于亚利桑那州梅利泉的克劳维斯遗址之上 。[3]
疑问
新仙女木撞击假说认为,1.28万年前的新仙女木变冷期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形成的,这是建立在多个地点发现的一场撞击的证据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对其中29个这类地点的撞击证据的一项研究发现 , 只有3个地点显示出了类似于新仙女木事件起始的年龄 , 而且由于这些地点的撞击指示物的残骸的年龄跨度很大,这些发现提示 , 或者有比此前认为的更多的小行星撞击在历史上发生,或者新仙女木时期不是一次地外撞击的结果 。[4]
总结
编辑
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被稀释 , 密度变低、不能下沉――温盐环流中止――地球上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不能如常进行,热带更热,高纬度地区更冷――北欧、北美发育冰川――冰川生长反射太阳光,引起进一步变冷 。
影视作品
《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 。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 , 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
灾难大片《后天》
冰河世纪是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期(iceage) 。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 。第四纪冰期的遗迹最多,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 , 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 , 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 。
《冰河世纪》是一部由20世纪福斯和奥斯卡最佳动画得主克里斯?威居连手献上,故事围绕着三只冰河时期的史前动物和一个人类弃婴展开 。
这是一部反映新仙女木事件的影视作品,我们要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
新仙女木事件 , 也就是导致全球气候进入新仙女木期的事件 。这一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12800年时,在此之前地球处于温暖的间冰期 。它的得名来由是:在欧洲这一时期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的残骸 。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
1.29万年前,北美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突然灭绝,与此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 。此后,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300年的气候强变冷的"春寒期",即新仙女木(YoungerDryas)期 。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 。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 , 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 。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简称YD) 。它的得名来由是:在欧洲这一时期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的残骸 。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
新仙女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如果全球真的变暖的话,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全球变暖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先说说什么是新仙女木事件  , “新仙女木”是一种寒冷气候标志性植物,它耐低温,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25万―1.15万年前 , 目前为止研究最为充分、地质证据最多的一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 。
大约1.3万年前,有一颗彗星在撞向地球前发生爆炸,导致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度骤降,造成了大批动物灭绝 , 如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等,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000多年的寒冷期,而新仙女木这种植物却活了下来,为此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新仙女木事件” 。
地球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灾难 , 而“新仙女木事件”是距离我们人类最近的一次寒冷事件,在这个时期,英国南部的平均气温降到了-8 ,冬天更低至-20,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研究“新仙女木”事件,对于我们人类预测气候变化有较高的价值 。
为什么地球气温急剧下降呢? 科学家认为,彗星撞击地球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融化了格陵兰冰层,改变了大气环流运行规律,同时爆炸相当于火山喷发一样引起灰尘遮蔽太阳,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 而且降温持续了上千年,气温这么大变化,一定是改变了地球的洋流系统运转,其中之一就是洋流循环受到了破坏 。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形成洋流?
驱动海水流动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盐度 。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 , 导致赤道地区获得的热量多 , 气温高 , 南北两极少,气温低,又引发地球表面气压场的高低不均衡,导致空气开始流动 , 形成了风,在赤道地区形成了信风带,在风力的驱动下,风吹动的海水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洋流 , 一般来说,受风力驱动只限于海面下100米范围,为此风海流属于海洋中的表层流 。上图
结合气温、降水、蒸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海区盐度不同,副热带海区受副高影响,降水少,蒸发大 , 盐度最高,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度附近 。地中海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 , 蒸发量加大,盐度更高,两极地区温度低 , 蒸发量小,盐度低,全球盐度分布规律呈现”驼峰”状 。上图
由于风力与盐度不均,形成了全球表层洋流环流系统 , 这只局限于海洋表层 。海洋那么深 ,大约在2000~3000米的深度,海水流动还会形成垂直性环流系统 。具体的说:
受温度和盐度驱动影响,在大西洋范围内,有一条墨西哥湾暖流把低纬度盐度高、温度高的海水带到北大西洋地区,受此影响北欧国家即使在北极圈附近,冬天平均气温还在0度左右,天气非常暖和 。可是这股暖流深入的高纬度地区 , 温度低,周边海水盐度也低,暖流被冷却后开始下沉,流入洋盆南下,又回到低纬度,接受加热又变成暖流,构成闭合的垂直性环流系统 。我们把由于温度和盐度驱动海水流动称水为“温盐环流”,一次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 , 时间大约与这次新仙女木事件周期相吻合 。
上图,红色代表暖流,蓝色寒流在海底流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海洋环流系统 。
海洋中的表层洋流与温盐环流构成了海洋热动力循环系统,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
彗星爆炸PK全球变暖
这次新仙女木事件是彗星爆炸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积雪融化,引发的洋流系统调整,而全球变暖也会导致地球上冰川积雪融化,是否也会触发洋流系统变化呢?笔者认为 有可能出现新仙女木事件,但强度不会那么大。
彗星爆炸引发的全球气温升高,短时间内导致了北极冰川融化,引发的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使得墨西哥湾暖流不能北上调节欧洲各国气候 , 冬季将非常寒冷 。除此之外 , 撞击的灰尘遮蔽了太阳光,10年内气温下降7~8度,也有这个原因 。
而全球变暖气温变化比较缓慢,北极冰川会慢慢消融 , 融化的淡水量也不会突然涌来 , 加之海洋那么大,全球有三分之二是海洋,它的调节能力不会那么脆弱,墨西哥暖流也不会很快就停止消失,只能是一个变弱的过程,另外全球变暖也会对冲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 , 气温不会像“新仙女木事件”那样直线下降 。
从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 , 欧洲各国冬季只是多遭遇暴风雪的袭击,是气候极端事件表现 , 全年平均气温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当然几十年尺度对于地球气候变化来说时间还是太短,而温盐环流的周期达到1600年 , 还有可能没有出现异常的原因 。
总之 , 全球变暖与彗星爆炸引发的新仙女木事件还是不同,之间有很大差别 , 毕竟两者触发的原因是不同的,虽然都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但时间和空间有很大差别,地球上自然灾害也会呈现较大的不同 。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温盐环流 。
这个神奇的环流,保护着地球能量的平衡 。
来,我们继续来脑洞大开 , 做这样一个逆向的思考 。
假设,全球的气温升高了 。
会怎么样呢?
极地的冰化了!冰水,没有那么咸 , 对不对?不停化开 , 那么,极地的海水就会越来越淡!也就不会比从低纬度一路小跑北上的海水咸了,或者说,密度大了 。
那么 , 深层海水由于密度差的原因,原本向低纬度流的趋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温盐环流,环嘛 , 原本是一个圈来着,现在下面的这个路径减速了,甚至断开了!这就像个高架桥一样,被堵住了!那么 , 可不就是南北交流的温盐环流被“叫停”了嘛!
这个交流消失了,那么低纬度地区会越来越热,这就像发烧了却控制不住一样,温度越来越高 。
而高纬度地区呢?由于没有温暖海水来保温 , 那就原来越冷!
最先被影响的是美丽的欧洲 , 会很快冰天雪地,很多美丽的港口城市会成为一片冰雪铸造的城市 。海水结冰,也就再也没有那些渔业、海路的 旅游 业 。
紧接着是北美洲和我们亚洲,寒潮会频繁来袭?。∏锾旌痛禾煜Я? ,只剩下冬天和夏天!很可能今天还高温着,半个星期之后就开始飘雪!
还有,因为低纬度的温度升高速度特别快,赤道美丽的雨林会消失,草原和森林会大片大片着火 。许多动物灭绝而且台风会成倍增加,地球上的居民以后只有这样几种天气:酷热、严寒、暴雨、暴风雪 。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恶劣和极端的天气,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频繁发生!
新仙女木事件也可能因此发生 。
天气的形成称为【气候】,白话文简而言之就是【地球界的水循环系统】 , 海水蒸发—> 变云层,云层累积—> 就下雨,雨淡水进入陆上河流与地下水系统— > 流入大海,就形成一个「水循环」
这样大的北极冰块本来在「暖化」之前是个「冰块」并不直接参与【地球界水循环系统】,但是北极超级大冰块融化成液态后,就直接参与了「海水,蒸发,雨水,河流,进入大海」,
「打个比方说」本来【地球界水循环系统】原本只有10兆吨液态海水,本来「固态水」(北极海冰),有5兆吨不参与,
结果5兆的北极海冰(固态水)被融化了变成液态水进入大海,今天变成有「15兆吨」海水是【地球界水循环系统】,重点来了,雨水的【材料 】增加了,会发生啥么事?
新仙女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如果全球真的变暖的话,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关于1. 新仙女木事件2.哈因里奇冰伐事件3.导致近40万人死亡的大圣日风暴…冰河世纪结束以后,地球气候于大约一万七千年前开始变暖,气温逐渐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逐渐上升,渤海、黄海、挪威海的草原又被水淹没 。到了一万三千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很俗的描写,哈哈) 。但是,就在这时,在12640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了,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 。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 。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简称YD) 。它的得名来由是,在欧洲这一时期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的残骸 。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不过那是很早的事情了,并且不太出名 。
8200年事件也是一次降温事件,在温暖的冰后期气候背景下,气温忽然下降 。它发生在8490年-8200年之间,持续不过两百多年,而且气温下降的幅度、波及的范围远远不及新仙女木事件 。
这两者之间 , 更出名的当然是新仙女木事件,除了它的影响很大之外,大概还由于它的名字起得浪漫吧!
这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温会忽然下降?
很多朋友都看过电影《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 。其实,里面展示的气候突变事件,就是新仙女木事件的翻版,不过电影里的降温来得更快、更夸张 , 实际上,新仙女木用了10年才完成降温过程 。尽管如此,电影里的洋流变化、冰盖伸展的范围等等,却是有科学根据的 , 主人公对于全球变暖通过洋流变化引起气候逆转突变的论述也不是凭空臆想 。电影制作的过程中肯定请了专业的气候学家做顾问 。
下面我来说一下这两次事件中气候突变的原因 。首先得从洋流说起 。
在欧洲大陆的西边,大西洋的东北区域,有一支自西南向东北流动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它给欧洲带去了温暖湿润的空气和丰富的降雨 , 使北欧的冬天不至于那么严寒 。这支暖流也相似地影响到北美东北部 。如果没有它,那么北欧的冬天就会变得异常寒冷 。不仅如此,北半球很大一部分地区的气温都要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是全球洋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员,它的变化会打乱洋流格局 。北大西洋暖流是温盐环流(Thermal-Haline Circulation,简称THC)的一部分 。THC就像一个巨大的传送带:在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部,分别有一个区域 , 海洋深处的冷水往上涌 , 来到海洋表层后 , 向西南流去 。这两支寒流会合于印度洋西南部,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大西洋,一路长驱北上,穿过赤道,流经墨西哥湾,流经西班牙、葡萄牙西海岸,向大不列颠、冰岛、格陵兰岛开去 。到达格陵兰岛南端的时候 , 由于水温降低,以及连续的蒸发浓缩,它变得又冷又咸,密度很大,于是在这里又下沉 。在海洋深处,这支海水循着来时的路,返回太平洋北部和孟加拉湾,然后再次涌到海洋上层 。大家可以看到,温盐环流流经很多海区和纬度,并且它的流量是很大的 , 所以它充当了在不同纬度之间运送热量和水汽的角色 。在从低纬度流到高纬度的时候,温盐环流带来热量和水分,这对于处在高纬度的挪威、英格兰等地区是十分珍贵的 。同样处在高纬度,北欧却没有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那么寒冷,就是这个原因 。不仅是北欧,几乎整个欧洲、北美大陆的温和气候都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 。如果它中断了,那么冰川就会在这个地区发育,首先是挪威中部的高山(格利特廷山脉)、阿尔卑斯、北美的阿拉巴契(这个我不确定,这个山脉纬度可能没有那么高,一下子发育冰川可能不大容易),然后,以这些地方为中心,冰川在大陆上铺展开来 , 覆盖波罗的海,覆盖北欧和北美的广大地区,分别形成冰期时的斯堪第那维亚冰盖和劳伦泰冰盖 。冰盖生长过程中 , 还会由于冰雪大量反射太阳光而造成地球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进一步降温 。
新仙女木事件和8200年冷事件的时候,正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减弱、中止而造成上述一系列后果 。但是 , 我还没有谈到为什么北大西洋暖流会中止、这和全球变暖(就像《后天》里所说的那样)有什么关系 。
北大西洋暖流中止的原因是全球变暖 。为什么呢?
因为,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格陵兰和北欧的冰雪(主要还是格陵兰的)会大量融化,注入北大西洋 。这些冰雪融水是淡水,因此本该变得又冷又咸的北大西洋暖流的末梢却变淡了 。气温升高也使它不能变得像以前那样冷 。所以到了格陵兰岛南端的时候,北大西洋暖流的密度还是那么?。?并不比周围的海水重,于是无法下沉 。既然这个地区的海水无法下沉,那么南边的海水也就没法北上,就像堵车一样,更南边的海水、以致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水也没法向这边流动 。于是,温盐环流就死了 。也就是说 , 当大量淡水涌入北大西洋的时候,温盐环流就有停止的危险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格陵兰岛的冰雪融水的确在逐渐冲淡北大西洋暖流 , 削弱着温盐环流 。
但是,新仙女木事件和8200年事件发生时,北大西洋的淡水来源却不是格陵兰岛的冰雪融水,而是另有来源 。
非常遗憾 , 新仙女木事件的淡水来源我不太清楚,只有跟大家谈谈8200年事件的淡水注入问题 。在8490年前,北美的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在那里有两个被冰川形成的大坝围成的大盆地 , 积满了水,形成大湖 。这两个大湖,一个叫Agassiz,一个叫Ojibway 。它们的面积大约分别相当于现在美国的五大湖吧,储水量也大约相当 。公元前6400年,一直充当Agassiz大坝的冰块忽然崩裂 , Agassiz湖决口,大量淡水经由哈得逊湾注入北大西洋,通过上面所说的机制,引起了一次持续几十年的北半球降温事件 。之后,气温回升 。但是,公元前6200年的时候 , Ojibway也忽然决口了,又引起了一次降温 。这两次事件隔得很近 , 所以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8200年冷事件 。
总结一下,这两次事件的过程是:
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被稀释 , 密度变低、不能下沉――温盐环流中止――地球上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不能如常进行,热带更热,高纬度地区更冷――北欧、北美发育冰川――冰川生长反射太阳光,引起进一步变冷
谢谢大家!
欢迎评价,以提出文章叙述方式、语言结构方面的建议 。
附注
1. 更正:本文中的“8200年前““一万七千年前“等年代有误,因为地质学的时间零点 , present,不是现在,而是1950年 。所以,我上面的这些年代应该减去50年 。
2. 关于全球变暖和温盐环流中止能够引起全球气候突变的说法 , 气候学家们有不同见解 。由于现在在炒作全球变暖,戈尔和IPCC又刚拿了诺贝尔奖,所以舆论偏向于全球变暖危机说一方 。但是 , 谁知道呢?也许五十年后大家发现一切都是错误的 , 就像现在我们觉得三十多年前的全球变冷危机说(那时大家认为地球要进入新的一次冰期了)无比荒谬一样 。
1.新仙女事件
地史上最近一次冰原大扩张约在2万年前,到1万8千年达最盛称上次冰原最盛期(海平面比现降100公尺以上) , 到了一万二千年前全球已进入明显的冰融期(deglaciation),至九千年前,已完全进入间冰期,故从一万年前迄今地质年代史上又称现世(Recent)或全新世(Holocene) 。然而在一万一千年至一万零五百年之间有一次短暂的回冷期,冰川再度扩张 , 海水面再度下降,这就是地质学与气候学上赫赫有名的“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Event)” 。这个在气候转暖趋势中的突冷事件,虽然既短暂又快速 , 但却显示了地球气候系统的易变性质 。且诸如东亚季风气候在这段期间发生了逆转现象、这次突变开始的几十年Y温度下降了约5华氏度,迅速降温过后,随之而来是持续了一段期间的冷乾天气 。尔后又恢复到间冰期 。有很多的谜团潜藏在这段古气候变迁的环节当中 。因此自新仙女木事件发现至今仍然是许多古气候学家研究的重点所在 。或许揭开这段气候变迁的谜团,将可有助於我们了解当今的全球气候变迁现象 。
参考:http://tieba.baidu.com/f?kz=232943422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北欧地区出现的寒冷事件 , “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约出现于12.5kaBP―11.5kaBP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新仙女木”事件是一个气候寒冷时期,持续约千年 。开始时气温迅速下降,结束时气温又迅速上升,而降温及升温的时间只有几十年甚至十年 , 因此称为气候突变 。它是由于全球海洋中的温盐环流关闭所致
参考:http://blog.163.com/ljx_510/blog/static/1866977200782749343/
《后天》的历史原型–新仙女木冰期(图)
参考:http://xk.cn.yahoo.com/articles/080108/1/7m42.html
太强大了,我就拿2分就是了
牛人啊~
新仙女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如果全球真的变暖的话,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新仙女木事件”指的是什么?还会再次发生吗?恐龙是地球上长期的霸主,所有动物都曾匍匐着它脚下长达1亿6千年,只是这样的霸主也经不起一颗10公里直径小行星的惊天一撞,演奏了一曲白垩纪的悲壮交响 。人类走上历史舞台不过十多万年,已经发展到今天无与伦比的智慧生命形式 , 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可灭绝我们的了,宇宙历史上似乎也不曾有过人类被灭绝的先例 。
好吧,其实是有的,所有的考古证据和线粒体DNA的研究,都已经雄辩地证明 , 世界上现存的所有人都是十多万年前东非智人的后裔,他们在距今约6万年前的时候走出非洲 , 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 。而同时代的其他人类,当然就已经灭绝了 。那么有没有被陨石撞地球灭绝的人类呢?谁会这么倒霉呢?
在13000多年前的冰河时期,东非人后裔中的一支克洛维斯人,从西伯利亚经白令陆桥横渡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成为最早的美国原始人类 。但仅仅过了200到800年,他们就销声匿迹 , 不知所终,只留下一些人工制品让我们面面相觑 ,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灭绝了呢?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考古学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伴随着克洛维斯人一起灭绝的,还有当时的大型动物如乳齿象、猛犸象、剑齿虎等35种冰河动物 。与此同时,他们在全美各地的11个克洛维斯人考古遗址的土壤里,发现了比其它地方浓度高得多的铂金的存在 。而铂金,通常被认为是从外太空来到地球的物质,如陨石、彗星等带来的,这是不是可以证明当时有一颗陨石或彗星撞击了北美地区呢?
科学家们认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近地小行星的撞击造成北美大陆大火,扰乱了地球气候,引发了一个持续1400年的迷你冰河期――新仙女木冰河期,造成北美洲地区第四纪灭绝事件 。大多数巨型动物灭绝,尚处原始社会的克洛维斯人也没能捱过来,这一事件也称为新仙女木事件或新仙女木假说 。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这一假说,因为撞击坑并未找到,但土壤里高浓度铂金的发现 , 却为陨石撞击地球造成克洛维斯人和大型冰河动物灭绝增添了更为可信的证据 。陨石不仅灭绝过恐龙,也灭绝了美国原始人,谁知道这种厄运会在哪一天再次降临呢?可喜的是,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开始建立近地小行星监测和防御体系,大多数的小行星都已在监测范围之内 。在可以想见的将来,我们将很快拥有能摧毁入侵小行星的能力,人类文明不会再任由自然的力量肆虐 。
第四纪灭绝事件造成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曾经“新仙女木事件”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释 , 但是深究之下,感觉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 满满的都是套路?。?
“新仙女木”是一种寒冷气候标志性植物,它耐低温,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25万—1.15万年前,目前为止研究最为充分、地质证据最多的一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 。大约1.3万年前,有一颗彗星在撞向地球前发生爆炸 , 导致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度骤降 , 造成了大批动物灭绝 , 如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等,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000多年的寒冷期,而新仙女木这种植物却活了下来,为此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新仙女木事件” 。基于彗星的不确定性和人类对于生态的影响性,新仙女木事件是否会再次上演还是未知数,存在可能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