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先生离世85年后,我重读《呐喊》发现,原来他也有童年阴影!( 二 )


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也同样潜伏于在我、你、ta的文化基因里 。
时代在变,而人性不变 。唯有看透人性本质,才有可能真正了解浩瀚而微小的人类世界 。
鲁迅的小说,恰恰就是一条通往人性幽暗深处的羊肠小道 。
看懂了鲁迅,也就看懂了人性 。
鲁迅的小说,讲的都是底层人的悲剧故事 。难道,底层人就只能任人宰割吗?
鲁迅用一种很隐晦方式告诉我们,并不是 。即便是底层人,也是有选择的 。
于是,才有了夏瑜坟头那一圈红白花和那只一飞冲天的乌鸦 。
的确 。
人,不能把自身所有的不幸,都推给时代 。因为,时代不会对任何人负责 。
你要对你自己负责 。你不对自己负责,那你可能会沦为时代的祭品 。

鲁迅 鲁迅先生离世85年后,我重读《呐喊》发现,原来他也有童年阴影!
文章图片
04童年创伤成为一生记忆
世人皆知鲁迅思想深刻 。
如此深刻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
这与鲁迅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一名思想开明的秀才 。人到中年时,害了重病 。
作为周家长子,小小年纪的鲁迅,不得不承担起家庭重担 。有四年时间,他天天穿梭于当铺和药店之间,为一家人的生活奔忙 。。
药铺柜台和他一样高 。
典当铺柜台比他高一倍 。
他每次要先拿着衣服首饰去当铺,仰头在典当先生“侮蔑”的眼神中拿过钱,再奔向药铺 。
这一幕,成了他的童年梦魇 。
以至于,到37岁时,他都忘不了这件事,于是把这段经历写进《呐喊》的自序里 。
周伯宜害病后,周家从小康之家沦为穷人 。家庭巨变,引发了一系列变故,让鲁迅看清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
人类世界有一条法则——你顺遂的时候,人人都是你的朋友;你倒霉的时候,人人都急着要躲你 。
不过,人在小时候经历世态炎凉,也有个好处 。那就是,能一眼看透人性的本质 。
如果没有这一段阴暗的童年经历,或许,鲁迅也成不了鲁迅 。
鲁迅16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 。鲁迅在伤心之余,或许也会感到解脱 。

鲁迅 鲁迅先生离世85年后,我重读《呐喊》发现,原来他也有童年阴影!
文章图片
05黑白片带来心灵震撼
父亲的病逝,让鲁迅发愿学医,治病救人 。
而他最后却弃医从文了 。
这种巨大的转变,源于一部黑白纪录片 。
鲁迅赴日留学期间,看到过一部黑白纪录片 。在大银幕上,他见到了久违的中国同胞 。
影片中,一个人被绑在柱子上准备接受惩罚,周围站着满了人 。被绑的和围观的,都是鲁迅的同胞 。
“都是一样强壮的体格,而显示出麻木的神情 。”
身为留学生的鲁迅,看到这一幕后,由视觉冲击引发了心灵地震 。
从那一刻起,他突然意识到一点——
“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
之后,他改变了人生方向 。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
此后,他拿起笔,通过写文章来唤醒大众,改变当时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
这是他写《呐喊》的初衷 。

鲁迅 鲁迅先生离世85年后,我重读《呐喊》发现,原来他也有童年阴影!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