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 算了一笔植发的账,决定还是秃着吧( 三 )


将雍禾医疗三年的研发费用相加,只有2850万元,还不及2020年一年营销费用的4%。
前文提到,植发手术本质是拆东墙补西墙,手术材料来自患者本身。而之前某机构大力宣传的高新技术、原创成分,本质均为引自海外的FUE 技术,所谓“新版本、新技术”与“旧技术”之间并无太大区别。
据北京晚报报道,加盟一家植发店,成本只要7万元起步,学习植发技术也只需两到三天,无需相关资质认证就可上岗。入职门槛低,无高端技术要求,使得人员成为植发手术中相对可控的成本。
那些重营销轻技术的植发机构,与其说是医疗机构,似乎更像一个消费品牌。
三、防脱是真需求,植发是伪命题年轻人薅羊毛,商家薅头毛。
2017年,你的朋友圈是否被一篇名为《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的文章刷屏?
今年,你是否被《脱口秀大会》中徐志胜的一句“我这个长相,还有什么能失去的呢?直到我开始脱发。就这个头发掉的呀,是真给我长脸。”笑到捶腿?
秃,能引起共鸣,形成传播与笑点,其根本原因是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脱发”这一带有中老年滤镜的问题,已发生在自己身上。
据《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年轻人较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脱发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颜值经济影响下,乌黑浓密的秀发、高颅顶、美人尖、惊人发量等审美标准裹挟着年轻消费者。脱发,俨然成为当代年轻人普遍在意的容貌焦虑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微博中关于脱发的热搜话题达17条,其中“中国有超2.5亿人脱发”、“头皮屑多可能是脱发前兆”、“年轻人脱发的4个主要原因”、“生活最大的变故是脱发”等话题阅读量均过亿,阅读量最高可达5.4亿,讨论4.4亿。
而这一切,少不了商家通过大众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助推。
前文提到植发机构对脱发高发人群的密集广告营销,通过对脱发带来的颜值、社交、婚恋等问题进行着重强调,激发消费者对解决脱发问题的迫切性。
与此同时,2021年《健康心理学杂志》一篇文章在分析37项有关“脱发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后发现,四分之三以上的研究将脱发作为疾病讨论,且背后有脱发商业机构的资助,六成以上研究宣传了治脱产品或服务,但没有提及它们的局限性。
脱发,作为一种并不会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商家的不断渲染下,成为被制造出来的焦虑。且在长久的教育市场过程中,已颇见成效。
据后浪研究生发布的《2021年轻人头发报告》数据显示,有68%的女性无法接受另一半秃头,而男生的不接受度高达78%。
2020年,全国植发手术数量51.6万例。与全国超2.5亿的脱发人群相比,渗透率仅为0.21%。看来,“人间蒲公英”的队伍还在日益壮大。
“我做过很多功课,植发贵就不说了,看一些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可能会达不到存活率得补种,术后几天起床一枕头血之类的问题,想想还是算了。”Joe表示,市面上大部分生发产品均已尝试过,目前正在通过医疗手段,服用非那雄胺进行治疗,“不到万不得已,我应该不会选植发。”
Joe提到的非那雄胺为目前临床针对脱发的药物,另一款药物米诺地尔同样具有治疗脱发的效果。这两款药物均可通过公立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来获取。
除医疗手段外,“人间蒲公英”们拯救发际线的主要手段还包括防脱洗发水、生发液、假发、食疗等等。
据Mob研究院《2021年90后脱发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有超60%的90后选择防脱洗发水拯救脱发问题。而选择植发的90后仅占1.7%。京东超市2021年双十一当天销售数据显示,防脱洗发水成交额同比增长6倍,护发精华成交额同比增长9倍。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