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的香格里拉藏着一个神秘的民族 , 他们的生活极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 , 依旧维持着自己古老的文化传统 , 穿着民族服装 , 没有空气的污染 , 也没有骗子成群 , 整个村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他们就是纳西族 。那么你知道纳西族的祭天文化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纳西族文化吧!
祭天 , 纳西语称“美补” , 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 , 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 。纳西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两句话 , 准确地表明了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纳西美补迪” , 即“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事”;“纳西美补若” , 即“纳西人是祭天的子民” 。
祭天传统的初始 , 在纳西族创世史诗《崇般图》(《创世纪》)中有神话式的述源:崇仁利恩和衬红褒白从天上迁居到人间后 , 久不生育 , 问计于父母(天神) , 知须祭天 , 祭后生三子 。三子不会说话 , 再求计于天父 , 知祭天需有立神石、神木、点香、牲祭等仪式 。再祭 , 三子各说出三种语言 。从此祭天成为祖规 。
由此可见 , 祭天活动在纳西社会源远流长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中即有记载:么些人“正月十五登山祭天 , 极严洁 , 男女动百数 , 各执其手 , 团旋歌舞以为乐 。”由此 , 可窥元代纳西族民间的祭天活动之一斑 。
纳西族祭天一般最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内择日举行 , 为期或四五天 , 或七八天不等 , 属大祭;有的还进行秋祭 , 即小祭 。有专门的祭天场 ,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祭天群 。祭天仪式由祭司东巴主持 , 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 , 合起来多达近万行 , 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 。
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辑的纳西族东巴经诗《祭天古歌》均系祭天祝辞 , 按祭仪的程式 , 从头至尾的全部祭辞共8 , 000行 , 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祭天文化的原貌 。总体上而言 , 这部《祭天古歌》是纳西古代祭天活动程式化的结果 , 是祭司东巴在主持祭天活动的过程中 , 为配合具体而繁缛的仪式、仪节而编写创作的祭天经诗 , 作品产生的具体年代已遥不可溯 , 但从口诵经发展到经文记载 , 其定型当为东巴文学发展的后期 , 即元代前后 。
一、《祭天古歌》的基本内容
《祭天古歌》由以下各部经卷组成:
《蒙增·崇般绍》(《生献牺牲篇·人类繁衍篇》):此系祭天开坛经卷 , 意为生献牺牲 。当把一只“四蹄白净黑猪”破血后先完整地进行生献时 , 由东巴诵念之 。《崇般绍》意为传颂人类繁衍史章 。两卷内容有别 , 但大都书写为一卷 , 约1400行 。
开头描写如何用圣洁的祭水向四方洒奠 , 然后颂天(神)、地(神) , 讲述祭祀规程、叙说年月日来历 , 吉星出现时人类种蛋变气 , 气变露珠 , 露滴柏木出天舅 , 露滴栗木出天帝之神 , 第三滴露入海而出现人类 , 接着叙述从忍利恩上天娶天女 , 迁徙回人间创业 , 为求子嗣祭天 , 其子孙后代恩享诺、诺本普、本朴俄、俄高勒、高乐趣 , 与定居丽江的苏和尤 , 迁居金沙江边的禾与梅 , 世代不忘祭天 。最后表达祭天的虔诚之情和美好愿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纳西族庄重高雅的白沙细乐
- 蒙古族奶茶文化对于蒙古族的影响
- 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吃平伙
- 独具特色的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 黎族远古时代的神话和传说
- 古老的民族文化:瑶族抛花包
- 赛装节,彝族的时装表演
- 细谈蒙古族与哈达的礼仪文化
-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成吉思汗纪念节
- 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四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