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 , 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 , 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 ,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 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 , 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 , 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 , 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 ,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 , 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 , 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 , 优柔寡断 , 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 , 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 , 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 , 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 , 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 , 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 , 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 , 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 , 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的习俗,故也称灯节 。但是您知道吗?其实元宵节张灯习俗起其实源于佛教 。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 , 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 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 , 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 ,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 , 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传灯的意义
很多人都听说过“传灯”这个词,尤其是在佛教当中 , 《景德传灯录》《东域传灯录》《延宝传灯录》《传灯法师列传》《天圣广灯录》《靖国续灯录》《道明联灯录》《嘉泰普灯录》等等等等,以传灯命名的典籍非常多,为什么以“传灯”命名呢?
《般若经》中说:“诸佛弟子凡有所说 , 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 。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是性 , 故佛所言如灯传照 。”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 传法于他人 , 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灯 。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 。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灯 。
《维摩经》中说:“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这是说传灯的作用,能使佛法永不停止,且发扬光大 , 普及到任何一个地方,所谓法轮常转 。借此实质的传灯,暗喻佛法的弘扬将无边无尽 。同时,以灯灯相传、光光互照 , 燃起我们的心灯 , 使大慈大悲的大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把佛法的甘露妙雨洒遍每个人的心中 。
因为佛法犹如明灯,能照破世间黑暗,所以把传法称为传灯 。《大智度论》中说:“为令法不灭,当教化弟子,弟子展转教,如灯燃余灯 。”可见,传灯能使佛陀的法脉展转相传而不绝,代表佛法延续不断、永不穷尽 。
先前,历代传承上师、祖师大德们,以他们的慈悲和智慧 , 给我们传来了解脱的希望;如今,我们也同样以我们的真心和力量,把解脱的种子传向世人 。让佛法给大家带来无限光明、无限温暖、无限祥和、无限美满,这就是传灯 。
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 破暗为明;佛法 , 是让菩萨们牺牲自己,利益众生,以佛智慧破除众生的愚痴暗障 。
传灯法会 , 就是把这种象征具体化,以实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家手捧莲花座灯,相互传递,将光明传向四方;象征将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光明传遍十方,具有代代薪传的意义 。
尤其在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更加愚钝,恶业更加深重 。人们在贪、嗔、痴三毒的指引下,难得片刻安宁 。只有佛灯的光明,才能照破迷惑颠倒的我执,开发我们的智慧 , 坚定我们的胜解 。有灯光的地方,诸佛菩萨慈光自然摄照 。我们应当观想灯火如须弥山高,灯身如大海广阔,其光所照之处,众生见者,烦恼和痛苦全部消除;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如法所求悉皆获得 。
传灯的功德
《施灯功德经》中说:“燃少灯明,所受福报不可得说,无量无边不可算数 , 唯有如来乃能了知 。”《业报差别经》中说:“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 , 二者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不堕黑暗,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 。”传灯的功德不是凡夫所能臆测,这是诸佛以方便勉强宣说 。传灯具有这些实际的意义,真诚希望能以一灯破开千年暗,佛陀正法传十方!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这一天也可成为火把节,在田野间用火把燃烧起来,寓意是驱虫赶上兽 。还有三元之说,燃灯的习俗来源道教 。
扩展资料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
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 , 或煮司或油炸 , 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 , 广达20间,高150尺 , 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 , 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 , 一直延续到今天 。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 , 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 。唐朝时 , 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元宵节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 。在宋代,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二、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 , 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 并沿袭传于后世 。
三、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 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
四、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五、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元宵节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元宵节的历史是: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 , 唐朝时佛教大兴 , 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 , 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
元宵节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 。初一给家长拜年 , 初二回娘家拜年 。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 。在这个时段 , 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
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 。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 。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
就那样的,我想你一定可以自己写出来,加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元宵节的传统文化知识1.元宵节是一年内第一个满月节日,又称上元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并称三元 。
2.元宵节大概在西汉就有记载了 , 但是作为全国性民俗节日大概是在汉魏之后 。
3.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 , 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
4.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 , 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
5.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 , 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
元宵节吃汤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元宵节历史元宵节历史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 (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 ,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
元宵节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矗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 , 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 , 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元宵节历史文化,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 , 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 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 , 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元宵节是古代的上元节吗,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对吗?
- 元宵节和灯笼有什么关系,元宵节为什么要挂灯笼?元宵节挂灯笼的由来
-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吗,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吗?那七夕又是什么?
- 元宵节是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呢,元宵节是什么节日
- 元宵节过中午还是晚上,元宵节即将到来,在这一天有什么习俗?
- 元夕是元宵节吗,元夕是什么节
- 元宵节看月亮吗,元宵节内容
- 元宵节也叫中元节吗,元宵节在古代又称为什么节?
- 包汤圆活动主题名称,2022年元宵节创意活动方案
- 元宵节注意什么老风俗,元宵节古老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