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大漠,痴心60载守候,她心归处是敦煌( 三 )


第45窟的塑像精美绝伦 , 菩萨的表情温柔而亲切 , 像是一位纯真的少女 , 是整个莫高窟最精美的菩萨塑像 。
第112窟的《反弹琵琶》 ,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 透过反弹琵琶的少女 , 仿佛能看到大唐盛世的繁华 。
还有275窟的弥勒佛、272窟赤足踩莲的胁侍菩萨、407窟八瓣莲花上的三只兔子······ , 每当苦闷和烦恼时 , 樊锦诗喜欢去158窟 , 那里最完美的释迦牟尼涅槃像 , 待上一段时间 , 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 每一个洞窟 , 樊锦诗都烂熟于心 。

敦煌 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大漠,痴心60载守候,她心归处是敦煌
文章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 , 风沙、虫害、环境温度的破坏 , 让洞窟内的壁画和塑像渐渐褪色剥落 , 樊锦诗心里比谁都着急 , 越是在敦煌待得久 , 越是知道敦煌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艺术宝库 , 保护它是敦煌人的使命 。
樊锦诗在60岁时接受了敦煌研究院院长的任命 , 虽年到花甲 , 但她还是拼尽全力 , 守护心中的圣殿 , 她带领着所有敦煌人 , 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性工作 。
为了防止沙化带来的危害 , 修建了两条人工防沙林带;为了永久保存莫高窟的壁画 , 制作了数字化壁画档案;为了防止珍贵的文物被盗 , 设立了保卫处 , 采用最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洞窟进行监控······
为了不让敦煌成为“旅游上市公司”利益下被牺牲的商品 , 樊锦诗更是多方奔走 , 寻求帮助 , 最终保住了这个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成为商品 。
今年5月 , 樊锦诗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 在颁奖盛典上 , 她说:“敦煌叫人着迷 , 我的心一直在敦煌 , 要去守护好敦煌 , 这就是我的命 。”
樊锦诗用57年的执着和坚守、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坚定信念 , 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 。

敦煌 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大漠,痴心60载守候,她心归处是敦煌
文章图片
生活在西北荒漠中的敦煌 , 是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 , 有人问樊锦诗 , 为什么她能在敦煌一待就是近六十年?
樊锦诗说:只有在敦煌 , 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
樊锦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 , 她也在这里找到了心的归处 。
【敦煌 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大漠,痴心60载守候,她心归处是敦煌】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