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大漠,痴心60载守候,她心归处是敦煌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取得676分的好成绩 , 她没有选择前途辉煌能更好就业的专业 , 而是遵从自己的理想 , 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 她的事迹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 另一个名字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 。
62年前 , 也有一个女孩 , 她本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 , 因为喜欢历史 , 报考了北大历史系 , 又机缘巧合报了考古专业 , 没想到她不仅在这里结识了一生挚爱的人 , 还遇上了终生热爱的事业 。
当她得知钟芳蓉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 还特意给钟芳蓉寄了一本她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
樊锦诗被称为“敦煌的女儿” , 敦煌博物馆第三任馆长 , 她自1962年来到敦煌 , 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 这本《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是由樊锦诗自述 , 顾春芳整理编著的唯一自传 。

敦煌 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大漠,痴心60载守候,她心归处是敦煌
文章图片
01 只因那一眼 , 便结下不解之缘
樊锦诗生于1938年 , 正是战乱时期 , 和她同时出生的 , 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 , 因为是早产儿 , 体弱多病 , 还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 差点死去 , 因为这场病 , 她走路不是很利落 , 但她觉得自己很幸运 , 在那个年代 , 很多患上这个病的孩子不是死去就是瘫痪 , 她能康复简直就是奇迹 。
樊锦诗生于一个书香之家 , 父亲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工程师 ,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
考大学时 , 樊锦诗兴趣很广 , 喜欢历史 , 也喜欢外语 , 还喜欢化学 , 她曾想过当救死扶伤的医生 , 但有人说她:就你这个身体还想当医生 , 恐怕不行 , 到底谁给谁看病呢?
她想想有道理 , 选择了学历史 , 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
1958年9月 , 樊锦诗一个人坐火车来到北京大学 , 听高年级同学说考古专业很好玩 , 可以经常去野外游山玩水 , 樊锦诗一听既能饱读诗书 , 还能游遍名山大川 , 况且受父亲的影响 , 对考古也很感兴趣 , 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考古专业 。
大四时 , 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实习 , 她和我们一样 , 第一次知道敦煌是在小时候的课本上学到关于莫高窟的课文 , 后来学了考古 , 更留意敦煌的信息 , 常书鸿、段文杰等先辈放弃优渥的生活 , 去荒漠守护莫高窟的故事她早已知道 , 可以说敦煌是她少年时代一个美丽的梦 。

敦煌 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大漠,痴心60载守候,她心归处是敦煌
文章图片
她没有想到 , 她第一次到敦煌 , 见到的工作人员都是面黄肌瘦 , 曾经如雷贯耳的先辈们也跟当地的老乡一个样 , 生活异常艰苦 , 直到看到莫高窟令人震撼的石窟艺术 , 她才明白这些艺术家们坚守在西北荒漠的意义 。
从此 , 敦煌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 扎根大漠50多年 。
02 只因一个承诺 , 便追随你到大漠深处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