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互联网“文坛” “凡尔赛文学”privilege文学你斗知道吗?我是开眼界了( 四 )
文章图片
比如“家人们”就是Qarrang , “好的”是Holder , “什么”是Smar , “笑死我了”是Shoeswoller等等 。 截至目前 , “岚语”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3.7亿次 。
还有被称为继郭语、岚语、淋语之后的第四大语言“纠语” , 出自短视频博主“纠纠在努力”的农村生活视频 。
文章图片
因为方言口音的问题 , 纠纠会将“洋芋”读作“摇玉” , “萝卜”说成“劳布” , “螃蟹”变成“旁孩” , “杨枝甘露”是“颜值甘露” , 最夸张的是“薯条”的发音 , 让许多网友听成了“屎条” 。
加上剪辑软件自动识别的字幕 , 出现了“嘴巴和字幕各说各的”的神奇一幕 , 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 “纠语”就此诞生 , 纠纠也因为短视频尬剧和纠语被更多人认识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没空忧伤
无论是郭语、岚语还是纠语 , 没有郭老师、五十岚上夏和纠纠的演绎 , 可能也不会如此受欢迎 。 于是 , 成为互联网文学“大师”便成为许多人的流量密码 。
如果没有足够的个性去创造一门“文学”或“语系” , 那就紧紧抓住这波热度 , 说最时髦的段子赚一波关注度 。
每当一门新“文学”兴起 , 抖音、B站上许多创作者便争相搞起了“二次创作” 。
就像“郭语”正当红时 , 抖音上涌现了一批“郭学家” , 致力于传播“郭语” , 进行“郭语”语法教学 。 “五十岚上夏”也曾在抖音上创作过“女娃’s郭语秀”系列视频 。
文章图片
“鬼打墙文学”席卷网络时 , 也相继冒出许多将这一梗应用到生活中各种场景下的视频 , 比如送礼、吃饭、吵架 , 甚至是做广告:
普通人:去吃饭吗?
当代语言艺术家:家人们咱们就是说 , 这是一个七上八下、不上不下的时间 , 咱们就是说上课上得咱们心猿意马 , 咱们就是说饿得前胸贴后背、眼冒金星、五彩斑斓、五颜六色 , 咱们就说这边建议您给咱们一个回复 , 就是说要不要一起进行一个纯纯的一整个进食的大动作 。
谁最开始说 , 已经逐渐变得不重要 , 关键的是要在热度最高时参与进来 , 用流行文学扩充自己的语言体系 , 或是赚一波流量 , 在热度褪去时再去追逐新的流行 。
就像我们很难想起谁最开始传播“yyds”和“绝绝子” , 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这两个词再也难以想出第三个形容词 , 还一度陷入“网络失语症”的争议旋涡之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互联网文学”越发多了 , 我们也更加麻木了 。
越来越多的流行语和流行文学就像是个日抛的热点 , 红得快、凉得也快 , 许多甚至坚持不到一个月 , 网友们又集体奔向下一个热门 。
我们好像学会了很多表达方式 , 却又好像什么都不会 。
每当一个热点冷却、新的梗还没接上时 , 话到嘴边就会犹豫:这么说是不是已经过时?还能怎么表达会比较fashion?
也难怪有人说 , 这些所谓的“互联网文学”只是文字 , 并不是文学 。
但存在即合理 , 这些“文学”的兴起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和理由 ,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代年轻人生存状况的投射 , 只是用了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发泄情绪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等一场雪落,赴一程流年的约定
- |HAHA公开让妻子消气的秘诀 分享结婚10年的经验
- 01在去年的同学会上 老婆是个温柔的女人,对于我的各种要求都满足
- 刀郎 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
- 离婚|2021离婚元年,是什么毁掉婚姻信任度?
- 危机:1520-2021 《危机:1520-2021》人人都需要了解的世界危机简史
- 张庭 张庭的瓜,不简单啊
- 彩礼|2021年人口统计,男比女多3362万,别再抱怨彩礼高,娶妻难了
- 此时回过头来在看那年的你
- 2021年、写给不努力、不想赚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