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也可能和爱玛一样 , 饱受对另一个世界的“求不得”之苦 。
本文图片
爱玛的人生悲剧固然有虚荣的原因 , 但不是全部因素 。
爱玛和罗多尔夫、莱昂的不同在于 , 罗多尔夫一向视感情为玩物 , 他有多个情妇 , 爱玛只是其中之一;莱昂也只是对爱玛有过短暂的“crush” , 正如他不会为了爱玛迟滞自己去巴黎的步伐 , 爱玛的死也并不影响他结婚 , 继续自己的生活 。
相比之下 , 爱玛虽然也没有她以为的那么爱这两个人 , 但和这两个人的感情的的确确在某一个时段满足了爱玛对那个无限世界的向往和对现有生活的超越 。
爱玛想象的巴黎生活就如海子的诗 , “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可是现实的巴黎却是混乱而肮脏的 , 正如现实里面朝大海的房子是潮湿、阴冷的 , 经常遭遇暴晒或者台风 , 唯独没有春暖花开 。
但这不妨碍这句诗与巴黎承载着爱玛们对那个无限温馨世界的向往 。
爱玛的悲剧在于她读了伏尔泰、夏多布里昂、司各特、巴尔扎克、乔治·桑……
这些书给她的生命打开了和其他农妇不同的维度 , 却也给她带来了无限的痛苦 。
本文图片
爱玛是孤独的 , 她的世界无人理解 , 爱她的父亲、丈夫 , 村里的神甫 , 她的情人 , 全都不知道为什么她闷闷不乐 , 只会以为她病了 。
作为个体的人 , 是任何人所无法理解的 。 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感同身受” , 每个个体都是独立自在的 。
有限个体在大千世界中卓然独立 , 面对无限宇宙而生发出的情绪 , 是王勃的“兴尽悲来” , 是海德格尔意义的“忧烦”与“无聊” 。
当然 , 爱玛并没有这样的认识 , 她只把这种孤独和无聊归为环境、性别 。 她希望自己生个男孩 , 因为男人是自由自在的 。
“他可以体验各种激情 , 周游世界 , 冲破艰难险阻 , 去尝一口远在天涯海角的幸福之果 。 ”
而女人爱玛只能寄托于爱情 , 寄托于巴黎 , 而这种寄托终究是一场空 。
有女孩子说觉得自己是包法利夫人 , 以为生命最不能承受的是平凡 , 不甘心跳了出来 , 结果身败名裂 。
实际上 , 就算爱玛是个男人 , 也不会冲破她的困境;就算爱玛真的进入上流社会 , 过上了贵族生活 , 她也不会满足 。
百年后 , 杰克·伦敦写就的《马丁·伊登》可以看成进入上流社会的男版爱玛的遭遇 。
区别在于 , 马丁·伊登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受到认可的 , 但无论如何 , 都无法改变他看透了社会的虚无而吞枪的结局 。
爱玛的悲剧并不是女人的悲剧 , 也不是时代的悲剧 , 而是人的悲剧 。
本文图片
叔本华认为悲剧有三种:第一种是恶人造成的悲剧 , 如《奥赛罗》中的坏人伊阿古 , 他的离间计导致奥赛罗杀死了妻子 , 可以说奥赛罗的悲剧就是由恶人伊阿古引起 。
第二种悲剧是“盲目的命运” , 就是人生中遭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 , 如俄狄浦斯王因为神谕注定“杀父娶母”的悲剧 。
第三种则是既没有恶人 , 也不因为盲目的命运 , 而是人们在环境中形成的必然 , 造成了人生的悲剧 , 这被王国维称之为“人生固有之故” 。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的悲剧就属于最后一种 。
曾看到一个讨论 , 如果《红楼梦》里的女孩子们生活在现代会怎样?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我们在评论美国,美国也在评论中国,“走着瞧”将在未来评论中美
- 天下第一奇庙”!不供仙佛,却供27位解放军,每日香火鼎盛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爆红之后 金性勇:只想和儿子在同一个托养中心不分开
- 婆婆|你对婆婆的不满,是因为她没有帮你带孩子吗?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 重读《老人与海》:善良或是多变?硬汉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
- 饭局上,爱说这几句话的人,往往看不起我们,要懂得离他们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