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的由来


比心的由来

比心,梵语,意思是说一颗心更加珍贵,更加纯洁无瑕 。比心也就是指两颗心在一起相映成花而不分开、合而为一 。一颗心,代表两个人的心地;一颗心,代表两个人的心地和爱 。佛陀一生中三次证悟涅盘:第一次是佛陀于菩提树下受戒;第二次是菩提树底下受五百遍大悲大愿;第三次是菩提树底下受五百遍大悲大愿 。佛陀最终觉悟了自己是肉身成佛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自己有了“四大愿”:生、老、病、死 。其中最难成就的就是“四大愿” 。
一、何为比心
比心,是两个心不相分离,但却能够紧紧相依,这是人们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 。比心的本质就是要互相爱护和帮助,彼此之间相互帮助,这是人类的基本人性和道德 。人类追求更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后,就会渐渐产生对物质和金钱的追逐需求,所以在人们的观念里物质和金钱只存在于生活之中,人类想要获取更多的物质和金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对于物质和金钱的需求,所以人们便会产生追逐和占有更多物质和金钱的欲望和需求 。所以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与爱护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关系,因此才会有人类社会中人人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出现!
二、比心的意义
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比喻 。其实在佛教里,比心是什么意思呢?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比心?什么又有什么意义?我们来一起理解一下 。比心之义,不仅要看到我们爱的原因,还要看到我们为爱而付出的爱的价值;既有爱的时间和空间,也有爱的地点和时间,还要有爱的程度和爱的回报,等等??这不仅是说有爱就一定有幸福;同样也是说我们要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和回报 。
三、比心体两种情况
【比心的由来】
比心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法身,也就是佛陀一生中所证得的佛果;另一种是法身,也就是阿罗汉果 。在这里,比心有两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比心体,又叫不二于体 。即所谓的“无法执” 。也就是说在这一颗心不动而生起的时候,就是一个法身形态 。它既可以指阿罗汉果,也可以指阿罗汉果以外的任何其他形状的实相;既可以说成佛心、又可以说成佛果、还可以说成佛体……这一说法在佛教中被称为“不二于体” 。就像佛经中讲到《法华经》中所说的那样,“欲修菩萨行,须发五辛二炙(干柴、火烧、炙炙)九遍……”这一说法又称作“九遍十次”,表示修行人要先有十种善行才能得到涅盘之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忍辱;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舍去所有的烦恼而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就是持戒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