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姓,源于姬姓,是中国古代一个以国名为氏的姓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如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东姓以国名为氏,属以始祖谥号为氏的姓氏有:东为王、东为道、南为道者姓也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王昭君被匈奴所掳后入关为匈奴人所掠 。汉武帝时又以其民族姓氏受封于西河(今甘肃)东郡(今郑州)(又称杞县)的杞国中(今山西长治市) 。
一、源出
出自姬姓,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周武王灭商后,封姬姓子孙于荆、汝、彭姓之地为诸侯 。到了周成王时又封卫国一子卫武公的后裔卫康公孙叔虞于卫,后代以封邑为氏 。春秋时卫国是一个小国,国君名叫姬叔受封于燕(今山东省济宁市) 。在燕国被灭后,燕庄王后人燕襄公携全家迁居河南西部杞国(今河南杞县) 。在杞国时期中大夫苏生是国君之子(即周文王之子);他的子孙因受封于杞(今杞县)而改姓东;他的后裔中有一支被周成王封为国君之后改成姓东;周成王封燕国人其后代以国名为氏 。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一支赵国子族被赵括所灭后以国名东起定居于今山西长治东北黄河南岸;秦汉时期魏国东郡有一支魏国子族被魏国所灭后以国名东起定居于今河南新乡北;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有一支西域诸国国名中带有“东”字均为东姓之所改……由此可见当时东姓较多了 。
二、得姓始祖
姬水川,姬姓,名望,字安父,春秋时卫国(今山东临淄)人,是春秋时期卫国国君的儿子,是卫武公之子,受封于东郑(今河南杞县)(东称杞国) 。因卫国为姬水川名故得姓,传至郑武公即姬水之帝后即国君之位后改为东姓 。由于《春秋》记载卫武公为东姓之始祖且以东称为国之始,故在春秋时以其国为氏也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姬水川(东称杞国)之子,其孙姬封为大士(春秋时期卫武公之子的称号或封号),后又封其孙伯益为东宫(今河南商丘)太史(春秋时期太史公);再封其孙伯益为中士(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再封其孙伯益为东宫(今山东莱芜)、西国(今河南杞县)太史(春秋时期杞国大夫职务之一);春秋时期鲁宣公时姬水川又名仲平子之徒为中士、大夫而封其太史者 。
三、郡望分布
春秋时,周威烈王封齐国大夫公子成为杞国公(诸侯之君),自公元前770年杞国被灭后,杞国的国君子孙以杞国为氏,称杞氏 。从公元前670年杞国人为鲁国公开始,到公元前660年杞国公迁杞邑(今山西长治)后灭亡仅四十年,杞国公后裔又有若干支分迁至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根据《通志氏族略》及《东氏宗谱》所载,杞氏始祖杞公之后有十三支,世居河南杞县 。至东周时期始迁河南淮阳武邑(今河南淮阳) 。汉代受封于西河、东郡、杞国中等地之杞氏始祖东为王(东)、东为道(西)等族于北魏时期有东为王、东为道、南为道以侯爵改郡望为东王、东为王以侯爵改郡望、西为道以侯爵改郡望等等 。这是中国古代一个主要以郡望为氏的姓氏家族 。
四、姓氏源流
【东姓的由来】
东周时期,西周疆域较小,周朝还在姬姓的统治下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 。西周末年,周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支以姬姓为姓氏的诸侯国——虢国(今河南淇县西北),虢国是一个小国,位于现在虢国、上党地区(今山西长治西南) 。虢国被周王室和上党地区人民尊为国君,虢国的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成为了虢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