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帝神农氏之孙,炎帝第五子,亦为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精卫填海”说得大家都知道 。传说精卫填海是神农氏的儿子,因用石块投入东海之处而得名 。精卫就是传说中的东海之神“炎帝” 。它也跟别的鸟不一样 。别的鸟因为衔了鱼饵而吃的是肉,而精卫则以水草为食,可见它对大自然多么的有感情 。
一、故事梗概
【精卫填海精卫是什么】
炎帝神农氏之子名叫魃,人称“魃”,嗜赌成性,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宝,经常与东海龙王大战于一处,东海龙王怕了,就逃到了北方,就在精卫山上精卫峰下了一条名叫“精卫”的河 。因精卫是鸟,所以叫精卫 。她每天早晨起来就叼着一块石头从山上掉下去,人们称它为“精卫鸟” 。后来就以这个名字代替自己飞翔 。到了后来,她已经有两只脚了,一个被海浪冲跑了,另一个却被山洪冲走了,最后一只脚被淹死了 。黄帝派人去追,可没有追到它的地方去!
二、典故由来
东海中有一条小溪,名为“精卫溪”,她原本只是一只在水中浮游不定的鸟,因见到海面上有许多巨石,便在空中盘旋,振翅高飞,发出一种叫声,叫“精卫”,意为“不能忍受精虫之啮木而死” 。后来在水边的岩石上筑了一座石山,叫做“精卫山” 。相传精卫在东海中捕鱼时不幸溺死了,人们把她埋葬在山下,并把每年7月13日定为女娲补天诞辰 。人们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叫做“精卫庙”,并且还将山上的巨石投入东海之中 。
三、精卫填海神话传说中有哪些传说?
精卫填海传说,是炎帝的儿子炎帝时女娲娘娘制造出来的一个神话故事,这个故事跟“精卫填海”非常符合:精卫因不满东海缺水而化为一只鸟,日日对着东海发出尖厉而凄惨的叫声!因为她的叫声与东海水有矛盾,于是她便驾着小船在东海边“精卫”(即“精卫填海”),用石块投入了东海之源碧波之上 。于是碧波平复了,东海重新沸腾了;精卫也恢复了昔日的风采;碧波不再变平了 。关于精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精卫本身就是一种鸟,传说它跟女娲娘娘有关,所以可以说中国历代有关于炎帝和女娲之间发生了很大差异的神话传说之一——这个就好比一只鸟叫“精卫”,那就跟女娲娘娘无关一样;另外它跟女娲娘娘有关也很正常,不过这个大家都懂,毕竟神话中就没有女版的哪一位上古黄帝 。
四、精卫填海典故的意义: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有女曰:‘精兵如山,能摧我锐,拔我屋肤,予予勿弃’ 。因以奔逐于东海之滨 。”精卫填海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关炎帝女儿的一个真实形象 。《山海经》中关于精卫填海的故事,流传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赞颂,精卫这一形象也成为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结合的典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卫填海典故虽然没有文字记载和文学作品加以流传和认可,但人们通过精卫填海典故也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精卫填海典故来向人们展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以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的美好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