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动物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鸟类和兽类是一个动物系统,两者既可以共同生存又可以独立发展;另一种则认为植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自己的物种 。然而对麋鹿的研究却发现:麋鹿科和兽类虽然具有相似的物种特征,但在生物学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类 。虽然它们从形态到结构上都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是所有鹿科都具有自己的基因库、基因基础以及独特生物生理结构 。因此,它们都是属于兽类 。在生物多样性与演化历史研究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常常被人们忽略:麋鹿属于鸟类还是兽类?
一、麋鹿的科学定义
科学家认为,麋鹿具有巨大的遗传多样性,而这也是其被命名为“麋鹿”的原因 。麋鹿作为一种“特殊”动物,是由北京生物学会制定的一项野外调查活动开展以来,科学家对此种动物再次做了研究 。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8种麋鹿 。其中:非洲1种、亚洲4种、美洲1种、大洋洲1种、南北美洲各1种、亚洲仅1种;而麋鹿数量较多时,分布于美洲、欧洲及亚洲各大洲 。这些发现为研究麋鹿类群及其分布与演化提供了新材料旧线索下,研究新物种的诞生过程、与物种演化相关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
二、关于麋鹿家族的早期分类和演变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根据鹿科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而经过数千年,麋鹿家族的许多种均是由于历史演变而形成 。目前关于麋鹿的分类,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多年前;最早的分类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为麋鹿 。这种起源于东亚的动物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一种可以与恐龙进行交配的生物,拥有一双漂亮的翅膀和头角,但它只属于一种灵长目动物——长耳兔 。而关于麋鹿家族在世界范围内发现和繁衍起来的历史已有数千年 。随着地理分布区域和数量逐年增加,野生麋鹿种群数量也从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带少量形成,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扩散并逐步向南方地区拓展 。尤其是在1601年英国入侵中国后,作为“天朝上国”之一并且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生产纸浆、纺织品、皮革等用品,而这也为后来很多国家都有了生产制作麋鹿制品和皮革制品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直到今天,除了中国之外仍是生产麋鹿制品大国之外,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对其依然有着相当程度并不了解甚至是有误解 。
三、“鹿鸣堂”的文化意义
【麋鹿属于鸟类还是兽类】
在《诗经》中,麋鹿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们与鹿鸣有关 。《诗经·小雅·鹿鸣》中有“有德者必有鸣泉 。有美者必有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中有“白鹿黑鹿,哪个鹿最灵”的句子 。同时由于其本身作为图腾的意义和象征意义,人们对于其祭祀也是十分尊崇的 。对于现代人而言,这种崇拜和敬仰更能体现出自己文化素质、文化修养以及人文情怀 。而“鹿鸣堂”恰恰成为了人们文化观念、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相融合的一个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