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佛教特有的一种宗教现象 。禅宗的由来至今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禅宗起源于印度 。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道教相结合,便有了中国佛教的起源 。现在一般认为,中国禅学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唐朝以后,禅宗才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 。佛教在中国发展中留下了很多经典以及许多经典思想理论体系,这是中国禅学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为中国文化的多元统一和佛教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之间做出重要贡献 。
一、禅的起源
禅在佛教中指在不念世间一切,只念不生不灭之禅 。在我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宗教现象,这种宗教现象可以追溯至佛教创建时期,我国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也一直存在,但是直到北宋时期才得到发展和完善 。从理论上说,中国禅思想起源于佛教内部 。中国禅思想在佛教传入后,与道教相结合,创立了道教禅思想 。这种观念在禅宗创立时便成为中国禅学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我国禅宗最早作为一个独立理论而出现 。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以观自受”、“依教而行”、“知行合一”、“一切皆空”等禅学思想方面 。
二、禅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禅学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禅学以一种超然物外、体悟人生意义、超越自我为主要特征的精神 。禅宗以对生命本质追求为精神价值追求的根本出发点、以生命本体论为基本思想,提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具有独创性的理念,从而使佛教与儒家文化融为一体 。禅宗提出“心即理”这一“本体论”(即“无我”),主张一切事物皆由心造,同时认为人是宇宙之体,只有彻底脱离了执着,人便能彻底解脱;而且强调只有在空明如空中的境界中才能达到“空” 。所以“禅”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中:“穷则变,变则通”(《周易·乾》),即是说,一切事物都从根本上进行了变化和分化,只有摆脱执着思维而独立思考时才能真正做到通达真理 。所谓空即是永恒的一种状态,是“无我”;无我则万物没有丝毫分别,更不能有任何颠倒;所谓得道即是涅盘 。
三、中国禅学的特色
【禅的由来】
中国禅学以“中道”思想为理论基础 。它认为人生、社会、国家皆有道之为体,即所谓“道之为用” 。在“道”中又渗透着很多禅学思想,如:五色、六根、八力、十念、四尘、四时八节等等,并且将这些理论结合起来,使禅学成为一门学问和宗教 。因此,中国禅学具有很强的中道思想 。这种思想直接反映了中国佛教发展所形成并一直沿袭下去的中道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