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鞭炮由来】
我国古代传说,每年的正月初一,将会有人从远处点燃一个纸灯笼 。这就叫放鞭炮 。人们还传说,在新年里,这个人要到城外的土地庙里烧香祷告,让土地神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诸事顺利 。于是在大年初一早上,这个人要先在庙里烧香祷告 。
1.中国古代传说
据说,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过年吃的食品主要有米粥、肉汤、面食、肉糕、馄饨、肉馅、豆腐皮、米酒、蔬菜和瓜果等,这些食物有的吃多了会消化不良,有的吃多了会伤身,有的吃多了会中毒 。因此,大家在吃过这些食品以后就在大年初一早上点燃一支火把祈求土地神保佑家人平安、健康,还有就是在初一上午点起火光和爆竹响以后人们再喝一杯热腾腾的茶水以消除疲劳 。相传在尧舜时期,有个叫“穷汉”的人到都城曲阜城为人所杀,想当皇帝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回到家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一张床和几个被窝还没有点着火的炉子 。于是他把烧得通红、火光冲天的火堆用刀切成条状点燃蜡烛后在家里走来走去为死去的人祈求祝福,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一件奇怪的事:火堆上又烧起了两个红点、燃烧着的蜡烛和熊熊烈火 。
2.古代除夕燃香祭祖
古代,大年初一的习俗并不复杂 。那时每逢除夕,每家每户都要点燃香火,表示对祖先和神灵的感恩 。同时,为求平安幸福,很多人还会把这些供品摆在门前,以供来年进用,所以称“燃香” 。
3.春节放鞭炮的起源时间和内容
大年初一的晚上放鞭炮也就由此而来 。春节放鞭炮的起源时间一般在除夕、初一的早晨,也就是传说中的“破五”或“破六岁”的日子 。在旧历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之后即有除夕之夜燃放爆竹之俗 。
4.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鞭炮?
我国的古代的炮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记载了 。当时最早的“爆竹”,是一种火药武器 。《周礼》中有关于鞭炮与火药、礼器的关系的描述 。在《礼记》中对鞭炮作了解释:“鞭炮者,声也;爆竹者即火之声也;引火者,亦火之声 。”这段话说明古代的“爆竹”是用火药作为引火材料制成的,点燃后立即发出响声 。不过用火引火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古代的“爆竹”是怎么来的呢?
5.放鞭炮的习俗
关于放鞭炮的习俗在全国各地的风俗中各有不同 。其中北方地区除用红纸扎成灯笼外,还用纸筒装上炮仗壳,点燃后即可燃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