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列车运行方式上来看,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比如说,同一趟列车的最短运行距离可以达到几十公里,但铁路却能够达到数百公里甚至更远;另外,不同车次的火车运行时间也是不同的 。列车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间隔变车次呢?目前,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投入运营 。所以,如果你乘坐了一列车次的列车,最短运行距离是多少?
1、列车如何变成车次?
大家都知道,火车是一种运行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都有一列火车,有了它才能实现“一站直达”的交通方式 。但是,如果一列火车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行车时间,那么它还能实现“一站直达”吗?答案是不能 。因为在每一列火车到达城市之前,都会经过一段调整期,这一调整期会经过相关部门对车辆进行检修并更换零部件等,而列车到达城市之后,相关部门就会根据新车次的运行时间对列车进行运行图相应调整,从而实现“一站直达” 。
2、运行距离的增加,会增加火车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燃料、动力和人员费用,这些费用在一个车次内是固定的 。如果一个车次每天持续开30公里,每天运行20公里,每天有200多公里燃料消耗,每天每趟车有30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有5节车厢被卸下来的货物、1个人要吃饭 。另外,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旅客乘坐这趟列车去往全国各地,而其中大多数人也会在路上购买一张车票 。如果列车以30公里为最短运行距离,每年行驶里程为420多公里(每年每趟车运行20公里),那么每辆车每年多消耗50吨燃料和80公斤煤焦油;如果以每趟车20公里为最短运行距离,那么每辆车每年需要多消耗700吨燃料和20公斤煤焦油 。
3、列车运行时间不同,但列车运行时间一般都是一致的
随着国内铁路交通的发展,如今的铁路已经实现了无纸化、智能化管理,铁路建设速度已经非常快 。目前,全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已经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量需要 。而为了满足客流量需求,为了方便乘客的出行及更好地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与有序,以及乘客出行的舒适度等因素,铁路部门也会对不同车次的列车时间进行调整,以达到让更多旅客享受到乘车环境更好、更安全的便利 。举个例子来说,某列车由一节车厢变为了两节车厢 。其实每节车厢也只有两节车厢的长度是一样的,如果由每节车厢变为了两节车厢的话,那么这两节车厢长度上保持一致即可 。但是为了保证安全和服务质量,每一列运行时间不同的列车被变更在一个车次上就需要一定的间隔了 。
4、如何保持铁路运输能力不变?
【同一列车为什么变车次】
其实,一列车次变更为多少车次,取决于线路设计及运输能力的要求 。比如,从北京始发前往上海浦东,原来是20辆车,现在则变成了50辆车 。因此,当出现运力不足时,只能增加车次来弥补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列车运行间隔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铁路运输能力不变 。
